- 時間:2023-07-12
- 點擊:255
- 來源:蘭州新區報
7月7日,作為第二十九屆蘭洽會重要活動之一的綠色金融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暨蘭州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成果發布會在新區舉行。與會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一堂,共話綠色金融發展。
先行先試,逐“綠”而行。三年多來,新區持續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產業加速聚集,不斷推動綠色金融向縱深發展,為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提供強有力金融支持,“綠色金融”“綠色經濟”和“綠色生態”的協同融合發展程度進一步提高,綠色金融讓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更加閃亮。
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成果豐碩
活動現場,新區財政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局長敬彥峰發布的蘭州新區“絲路碳票碳匯交易+碳資產抵質押”系列金融產品服務等一批案例,是新區創新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取得的典型成果。
“本次論壇暨發布會充分展示了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三年多的實踐探索中形成的一系列成果,既推廣和轉化運用了‘絲路碳票’等典型案例,又深度挖掘、梳理提煉轉型金融、綠色能源等創新案例,形成創新亮點,為推動綠色金融建設貢獻了‘蘭州新區經驗’。”敬彥峰說。
蘭州大學綠色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麗莉發布的蘭州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等系列成果同樣引人矚目。魏麗莉表示,新區聚焦“綠色金融助推產業升級、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聚力打造“綠色金融發展制度創新區、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試點區、綠色金融科技服務先行區、綠色金融防范風險示范區”,取得可喜成績。
此外,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蘭州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資深顧問專家郭建偉還發布了蘭州新區碳賬戶核算體系、轉型金融支持目錄等系列成果。郭建偉認為,建立新區碳賬戶核算體系,形成以多層次碳賬戶為主體、以信息化系統為支撐的碳市場基礎設施體系,實現區域溫室氣體數據監測、收集、量化管理,將有力推動新區實現“雙碳”戰略目標。
據介紹,截至目前,新區已先后出臺30余項綠色金融相關政策制度,支持綠色金融供給;引導金融機構推出60余項綠色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搭建全省首家綠色金融綜合服務“綠金通”平臺,提升綠色融資對接規模和效率,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形成了多層級政策支撐體系、多層次組織保障體系、多元化產品服務體系和不斷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以“綠色動能”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
2020年底,為加快推進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新區設立了總規模30億元的綠色基金母基金。此后,該基金管理人——蘭州新區基金公司充分發揮財政出資引導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綠色投資,先后設立綠色化工、蘭西低碳、赟匯生物、天使投資、隴原科技等5只子基金,總規模19.2億元,首期規模5.2億元,用于支持綠色化工、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綠色產業發展。
在連續兩筆大手筆投資后,僅今年5月,新區綠色基金對外投資額已達5000萬元,邁出了跨越式發展新步伐。目前,已累計投資5家企業1.23億元。
綠色基金的快速發展,是蘭州新區以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和支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自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獲批以來,新區堅持以創新為驅動,激發綠色金融發展活力,精心謀劃、精細布局,在服務上下功夫,在產品上求突破,在項目上見成效。綠色貸款余額從2018年的15.6億元,增加到2023年一季度末的227.49億元。引導政府性債券投向綠色項目累計達72.69億元。對標近零能耗建筑標準,建設綠色金融大廈,打造蘭州新區綠色金融集聚區。搭建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綠金通”,上架金融產品219種,服務企業2412家,實現融資總額260.98億元。
與此同時,新區始終把“綠色”作為產業發展底色,著力培育壯大綠色化工、有色金屬新材料、商貿物流“3個千億級”,先進裝備、新能源、循環產業“3個五百億級”,大數據、生物醫藥、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節能環保“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產業投資增速保持在50%以上,“綠色”發展動能日益充沛,高質量發展底色更足。
敬彥峰表示,依托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金字招牌”,新區將積極申建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打造融資租賃產業集聚區,推動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科創金融、融資租賃協同融合發展,在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廣維度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為我省綠色金融創新發展積累新經驗、開辟新路徑。(記者?霍鴻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