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7-13
- 點擊:241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嚴存義?范海瑞?金奉乾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張永剛
地處河西走廊東端的古浪,為古絲綢之路要沖,曾是甘肅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產業短板曾長期困擾著古浪的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河西走廊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給古浪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古浪縣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把新能源產業鏈作為招商引資主攻方向,著力延鏈補鏈強鏈,做足產業鏈文章,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當地產業經濟迸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光伏產業方興未艾
走進位于古浪工業集中區雙塔園區的嘉寓古浪清潔能源產業基地,偌大的光伏組件生產車間一塵不染,機器人搖臂正在有序作業,一塊塊切割好的光伏電池片,經過焊接、疊層、層壓、裝筐等工序后,被運往正在火熱建設的眾多光伏發電項目現場。
嘉寓未來能源科技(武威)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計劃總投資9億元,主要生產高效光伏組件和節能門窗幕墻等。項目一期已于去年7月建成投產,項目二期已完成2號車間鋼結構、3號車間地基澆筑,計劃今年10月全部建成。
“在公司注冊、項目用地、規劃審批、施工許可等方面,古浪縣都給予了‘保姆式’服務,政務服務效率特別高,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在古浪投資發展的信心。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36億元,可帶動周邊400名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務工就業、穩定增收。”嘉寓未來能源科技(武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啟杰說。
去年7月底開始,項目投產后不到半年,嘉寓公司就完成產值7.59億元。“我們將堅持科技創新引領,著力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吸引光伏電池片、光伏制氫、光熱+清潔取暖、光伏邊框、節能門窗幕墻生產項目入駐基地,打造年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集群。”田啟杰說。
配套產業加速聚集
如果說光伏板是新能源裝備制造的“明星”產品,那么在新能源產業領域,還有一些配套產品,人們平常鮮有關注,但同樣重要。
記者來到雙塔園區的甘肅力能實業有限公司,嶄新的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往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一根根光伏管樁、水泥電桿等從這里下線走向市場。
力能項目2022年2月開工建設,占地面積50畝,總投資6600余萬元,主要建設鋼結構生產車間3棟、研發實驗樓1棟,光伏管樁、建筑用管樁、水泥電桿生產線8條。
“2021年12月,我們從山東來到甘肅考察市場,第一站就到了古浪,當時沒想到的是,來到古浪后就直接扎下了根。”甘肅力能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閆循田說。
在閆循田看來,他之所以毫不遲疑地選擇在古浪安家落戶,主要考慮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當地高效的政務服務和充滿誠意的招商引資政策;另一方面,古浪背靠著河西走廊正在興起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廣闊的市場將為企業帶來重要的發展機遇。
“項目落地過程中,古浪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以最快速度幫忙辦理了施工許可證等前期手續,還協調解決用工問題,切實為企業發展解決了難題。”閆循田說,古浪縣光熱資源豐富,可利用的沙漠面積大,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公司的產品市場需求量很大。古浪縣交通便利,產品可以便捷地運往河西地區,有效輻射西北市場。
去年7月底建成投產后,短短幾個月,力能實業完成產值4036萬元,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入規。今年二期項目建成達產后,年產值預計超過1億元,能夠為園區周邊群眾提供150多個就業崗位。
產業集群發展初見
武威古浪工業集中區是古浪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產業集聚區,于2009年6月經省政府批準設立,2022年升級為省級開發區,轄雙塔、土門兩個園區,規劃面積13.57平方公里。其中,雙塔園區面積10.57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為新能源及裝備制造、農副食品精深加工;土門園區面積3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為循環化工。
園區按照“工業主導型”的發展定位,圍繞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特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綠色循環化工、新材料及新型建材四大優勢產業集聚發展。目前,已入駐企業64家,其中規上企業21戶,形成了以嘉寓清潔能源產業基地、佳陽新能源等為主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
武威古浪工業集中區管委會牢牢把握“三新一高”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特色園區和產業集群的培育和建設,推動經濟新常態下特色園區和產業集群創新升級和轉型發展,實現園區經濟“由小變大、由弱變強”。
今年,武威古浪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堅持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全力服務項目落地建設。緊盯12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年度目標任務,圍繞新能源等重點產業,加大招商力度,提高項目對接的精準性。
“我們專班跟進無錫潮訊拉晶切片、西泰電冶高純硅合金等7個簽約重點項目,力爭6月底全部開工建設。同時,全方位服務保障在建項目,爭取紐安潔風機塔筒一期7月投產,嘉寓二期、日科興電子鋁箔一期9月投產。”武威古浪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副主任孫璽文說。
孫璽文表示,武威古浪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將持續高效落實“包抓聯”“白名單”和“六必訪”要求,對包聯企業逐一建立檔案臺賬,動態掌握生產經營狀況,嚴格實行企業反映問題清單制度,以企業需求為導向,著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為入園企業提供“保姆式”“菜單式”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助推園區產業集群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