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7-27
- 點擊:231
- 來源:隴南日報
隴南日報通訊員?黃驪珠
“欣欣笑口向西風,噴出玄珠顆顆同。采出倒含秋露白,曬時嬌映夕陽紅。”這是宋代理學家劉子翚詩作《花椒》里的詩句,描繪了花椒的嬌艷玲瓏之態和采收晾曬紅顏映日之景。
盛夏的武都區,處處散發著花椒的香味。走進郭河鄉花椒種植基地,滿山遍野的花椒映紅了山頭,微風徐來,椒香撲鼻。花椒林中,不時傳來陣陣笑語,村民們正挎著籃子采摘花椒,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郭河鄉營寨村村民趙蘭蘭正在自家花椒地里忙碌著,望著結得密密麻麻的花椒,她笑著說:“聽說今年花椒市場行情好,肯定能賣個好價錢。”
自家的花椒摘完后,許多村民還會打零工去給別人家摘花椒。“每次去摘花椒,一天能掙100多元,不出村就有收入。”郭河鄉的一名村民高興地說。
據了解,2022年全區花椒穩固發展面積100萬畝,掛果面積70萬畝,總產量達6600萬斤,綜合產值37億元以上,農民人均花椒年純收入4000元以上。
為拓寬銷路,提高知名度,武都區注重加大市場營銷力度,通過成立花椒協會、建設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開展直播帶貨活動等措施全面拓寬花椒銷售渠道。
“由于管理得當,科技水平高,我們出產的優質花椒已經與云南、臺灣、四川、重慶、河南等地客商有了穩定供銷合作關系,年銷售額近億元,武都花椒真正成了市場的‘寵兒’。”武都區福源花椒農民合作社的徐福林說。
2021年7月13日,中國川渝火鍋產業大會暨“隴貨入蓉”中國(武都)花椒展示交易會首次進入主銷地,實現了花椒從原產地到終端市場的精準對接。
2022年7月11日-12日武都區與國際火鍋產業聯盟聯合在重慶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中國川渝火鍋產業大會暨中國(武都)花椒展示交易會。會上,簽約武都花椒采購合同1500噸,簽約金額達1.65億元。
“以前我們引客來,現在我們雙管齊下,更主動地走出去,對拓寬武都花椒的銷售渠道,提升品牌效應,效果很好。”武都區瑞達花椒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寇瑞說。
武都區還搶抓首批列入“甘味”品牌的發展機遇,于2021年12月2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了“甘味”品牌成都直營店啟動儀式,同步開展線上線下“甘味”品牌推廣活動,琳瑯滿目的特色農產品受到了成都市民的青睞。
如今,武都花椒已在全國具有“種植面積第一、產量第一、品質第一、農民收入占比第一”的行業地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優質花椒生產基地和花椒產品研發中心、商品集散中心、信息發布中心、價格形成中心,“中國花椒之都”“全國花椒第一縣”的美譽實至名歸。
為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武都區立足當地實際,抓住訂單辣椒產業發展機遇,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雙椒”套種特色產業,以樹上花椒保發展,樹下辣椒促增收的模式綠了荒山,鼓起了群眾的口袋。
走進武都區花椒辣椒種植重點鄉鎮,只見滿坡的花椒樹已然成林,果實累累,麻香濃郁。花椒樹下,辣椒長勢喜人,當地群眾正忙著管護。自東西部協作開展以來,武都區借助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機遇,從山東省引進多個辣椒品種,探索花椒和辣椒“雙椒”套種,不斷打造“麻辣”產業升級版。
馬街鎮是武都區傳統的花椒種植大鎮,也是全國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鎮。為了提高群眾發展花椒產業的積極性,馬街鎮以調整產業結構為突破口,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立足實際,建設下南山萬畝花椒種植示范基地,區域規模達1.1萬畝,受益群眾1348戶5200人。同時,推廣訂單辣椒種植,大力發展立體農業和訂單農業,通過“雙椒”套種,發展種植美人椒3000余畝,每畝增收2000元至3000元。
“我們這里人多地少,多數是坡地,發展花椒林下種植,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說起“雙椒”套種的好處,“雙椒”種植大戶張新強這樣說。
發展產業,不僅要“種得下”,還要“賣得出、賣得好”。“雙椒”產業發展起來后,武都區積極尋找穩定的銷售渠道,幫助村民解決發展產業的后顧之憂。
“我們現在林下種植的辣椒,都有訂購合同,我們采摘的鮮辣椒或者加工后的干辣椒,都有公司直接來收購,銷路完全不愁。”武都區安化鎮艾灣村村干部蒲強說。
產業走新路,山川顯秀容。如今,以花椒為“筆墨”繪就的增收藍圖正在武都大地徐徐展開,小花椒孕育出的大產業,將持續助力當地群眾在致富路上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