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9-05
- 點擊:77
- 來源:甘肅日報
賈毅
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是推動鄉村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我省鄉村特色產業優勢明顯,應進一步通過科學規劃布局、加強政府引導、打造產業品牌,著力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培育特色產業發展集群,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科學規劃。只有合理的鄉村產業布局才會有利于提升鄉村空間對要素資源的吸引力,增強附著力,推動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要根據我省寒區、旱區不同氣候特點和地理類型,變劣勢為優勢,優化現代絲路寒旱農業“一帶五區”產業布局,建設以高原夏菜、都市型農業為主的沿黃產業帶,以現代種業、種養業循環、戈壁生態農業為主的河西灌溉農業區,以優質蘋果、現代肉牛肉羊產業為主的隴東雨養農業區,以中藥材、馬鈴薯等為主的中部旱作農業區,以林果、蔬菜、現代畜牧業為主的天水及隴南山地特色農業區,以牦牛、藏羊、藏藥等為主的甘南及祁連山高寒草地農牧交錯區,形成以“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產業為重點,地方特色產品為補充的農業特色產業體系,建成一批整鄉整縣整流域區域化、標準化、規模化連片種養基地和產業大縣。二是要在縣域內統籌考慮城鄉產業發展,合理規劃鄉村產業布局,形成縣城、中心鄉鎮、中心村層級分工明顯、功能有機銜接的格局,并立足縣域資源稟賦,突出主導產業,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創建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形成多主體參與、多要素聚集、多業態發展的態勢。
政府引導。政府是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政府引導作用至關重要。一是要根據區域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準確定位地方特色,突出比較優勢,立足縣情鄉情村情,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選擇發展推廣鄉村特色產業,引導興辦各種專業合作社,培育壯大產業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使農業生產聚集、農業規模經營,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二是要推動在鄉村產業鏈上構建利益共同體,引導企業與農戶形成合作關系,實現優勢互補使得產業鏈上的各方都能夠從中獲益,特別是農民能夠分享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三是推動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支持供銷、郵政、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開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批發零售、養老托幼、環境衛生等農村生活性服務業,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快遞物流園區。四是要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特色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發揮各類服務機構作用,為從事鄉村產業的各類經營主體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帶動資金、人才等資源向鄉村產業集聚,加快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步伐。
打造品牌。品牌是農產品走向市場的“敲門磚”,品牌建設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底層邏輯。做好鄉村產業特色文章,關鍵在于如何打造“金字招牌”。一是要通過挖掘和發展鄉村的獨特資源和優勢,差異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產業和品牌效應的產品,每個鄉村可以選擇一種特色產業或特色產品進行重點培育和推廣,形成品牌效應和經濟聚集效應。二是要借助互聯網的發展,利用自然風光、民俗文化、農產品等獨特資源,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網紅景點及網紅產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費者前來體驗和購買,帶動鄉村旅游和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三是要在“鄉字號”“土字號”鄉土品牌上挖掘潛能,實施農業品牌提升行動,為特色產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品牌建設的系統化培訓,引導企業、農戶等共享共創特色“甘味”品牌。四是要注重特色產品的質量和品牌形象的塑造,通過精心包裝設計,多渠道宣傳營銷推廣,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促進增收。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最終要落實到農民的實際收入上。企業要發揮好牽引作用,通過訂單收購和吸納就業的形式帶動小農戶,真正讓農民和企業利益聯得實、可持續。合作社要發揮好紐帶作用,把廣大農民組織起來、把生產資料集中起來,切實增強合作社生產經營水平和服務帶動能力,讓小農戶和大市場實現有效對接。政府要發揮好引領作用,在產業發展、企業引進、集體經濟培育、土地流轉等工作中,把農民權益放在首位,充分考慮農民的訴求和需要,讓農民真正得實惠、能增收、有發展。
作者為甘肅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