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9-14
- 點擊:115
- 來源:甘南日報
????據甘南日報臨潭報道?近年來,臨潭縣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以“牦牛肉牛、藏湖羊、中藥材、高原夏菜、雜糧、食用菌”等農特產品的精深加工和品牌培育為重點,著力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有序推進特色產業標準化、品牌化、產品檢測“三大體系”創建工作,逐步形成了“牛羊豬藥菜菌”六大特色產業齊頭并進的良好發展勢頭,農業特色產業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貢獻率達到30%以上。
健全政策機制,夯實資金保障。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科學制定出臺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和聯農帶農的政策措施,確保財政銜接資金、東西部協作資金、縣級財政資金均優先用于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今年,全縣各類銜接資金投入產業發展2.83億元,實施到戶產業扶持、特色種植基地、牛羊養殖示范點、牛養殖專業村、農畜產品加工、科技明白人培訓等產業項目47個。
注重示范引領,壯大生產規模。今年以來,按照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建設種養殖基地的總體思路,共建成中藥材、高原夏菜、蠶豆、食用菌等標準化種植基地13.2萬畝,特色種植面積規模達到18萬畝以上。推進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打造肉牛牦牛養殖專業村10個、養殖小區35個,肉羊養殖示范點8個,打造萬只羊場3個,生豬繁育育肥基地3個,規模高效養殖占比達到60以上,邁出了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堅定步伐。
突出龍頭培育,推進延鏈補鏈。大力培育發展經營主體,全縣共培育龍頭企業9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957個,“五有合作社”占比達到71%,創建州級以上示范社48個,培育示范家庭農場240個,大力推廣湖羊產業“投羔還羊”、高原夏菜“訂單種植”等聯農帶農模式,全面構建龍頭企業引領帶動、合作社組織生產、群眾廣泛參與的產業發展體系。建成連棟溫室、設施大棚5萬平方米,建成蔬菜保鮮庫42座庫容6.2萬立方米,發展4家中藥材加工企業加工能力達到6000噸,實施特色農產品加工項目8個,全縣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18820萬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40%以上。
加強培訓服務,加速科技轉化。統籌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中國農科院、三區科技服務人才、科技特派員和本縣農技人員等技術力量,建立產業發展科技服務專家團隊,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引進推廣品種技術,集中攻關技術瓶頸,培養幫帶本土人才。累計培訓合作社理事長、致富帶頭人、高素質農民、專業技術人員等5300余人次,建立中藥材、高原夏菜、食用菌、牦牛、肉羊、藏羊、中蜂、飼草料等科技示范基地21個,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0多項。實現農業科技創新應用、農業主導產業質量效益、科技人才專業能力、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四個明顯提升”。(記者 張彩霞 通訊員 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