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2-19
- 點擊:220
- 來源:甘肅日報
張文博
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的重要力量。圍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做大做優做強我省民營經濟,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明差距而有為,知不足而奮進。
近些年,在支持、服務和保障民營經濟發展中,一些干部的思想比較保守,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抱著“不打交道”的態度,不愿同民營企業主動接觸。對此,我們務必要充分認識到,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委政府的分內之事,服務民營企業家干事創業是領導干部的應盡之責。只有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成自己人,與廣大民營企業同心協力、同題共答、同舟共濟,才能攜手推進我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各級干部要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服務,坦蕩清白同企業打交道,做到“有交集不搞交換、有交往不搞交易”,實現“親”而有度與“清”而有為的統一。
此外,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所有制歧視”,在一些領域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比如,對招投標設置隱性門檻,采購或建設工程直接發包給國有企業……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要為民營企業提供平等的競爭環境。平等是優質營商環境的首要基礎和核心內容,各級各部門要堅持民企國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規范行政審批、許可、備案等政務服務事項的前置條件和審批標準,下功夫整治“明放暗不放”“虛放實不放”等頑瘴痼疾,徹底破除隱性壁壘,推動“非禁即入”常態化長效化,真正讓民營企業易準入、快準入、真準入。
當前,各地正在加大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但實際執行過程中,仍存在難以落地的現象,導致政策“花多果少”。比如,有的政策同企業實際需求匹配度不高,出現“有而難落、落而打折”的問題;一些政策宣傳、解讀不到位,知曉率、落實度不高;有的地方因人事變動,政策穩定性、連續性不強。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廣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進行政策的梳理、評估和整合,做到有的放矢、靶向發力,使惠企政策“點對點”精準推送。同時,要破除“腸梗阻”,切實提升執行效率,進一步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健全政務失信記錄和懲戒制度,有效杜絕“新官不理舊賬”的現象。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血脈通,增長才有力。從我省發展實際來看,民營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由于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貧血”現象比較突出。助力全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必須千方百計解決好“融資難”問題。相關部門要盡快配套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充分發揮信用的基礎性作用和金融的支撐性作用、杠桿性作用,推動金融機構開展多樣化、個性化金融服務,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打好民營經濟發展的攻堅戰,是擺在我省面前的重要任務。各級部門和廣大干部要以“自己人”的站位,架好“連心橋”、當好“服務員”,助推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開創全省民營經濟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