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2-25
- 點擊:209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思璇?通訊員?劉建軍
冬日時節,漫步在成縣王磨鎮林口村,群山上的松柏依舊翠綠,青瓦白墻的特色民居、收拾整齊的幸福小院、田間勞作的村民,構成了一幅和美鄉村的幸福畫卷。
如何讓林口村的美景變成助力群眾發展產業的“錢”景,成為擺在當地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村里開始對盤活的老舊民居進行升級改造,對民宿周邊500多平方米的場地進行提升改造,形成集燒烤、休閑、自助等于一體的鄉村休閑旅游基地,預計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萬余元,帶動20戶群眾每戶每年增收8000元。同時,發展天麻157窩,連翹102畝,花椒78畝,發展中蜂725箱,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走出一條產業興村的致富路。
陳小艷是林口村的產業發展大戶,在幫扶單位的支持和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技術指導下,養殖蜜蜂160箱,種植6畝花椒、4畝連翹、6畝桔梗,通過特色產業發展獲得了穩定收入。“養蜂是我們村的傳統產業,基本上家家戶戶都養。今年春季受霜凍影響,蜜蜂減產不少,但我家160箱產了1000多斤蜂蜜,按照每斤30元的價格,能夠賣3萬多元。”陳小艷說。
今年62歲的石巖則把中藥材連翹產業做得風生水起。一輩子與土地為伴的他,依托自己的技術種植了8畝連翹,每年有3萬多元的穩定收入。同時,他還通過連翹育苗、苗木銷售、技術培訓等方式帶動周邊農戶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產業興旺的故事也在王磨鎮陳莊村徐徐展開。在陳莊村的大棚種植基地里,60畝的大櫻桃已全部完成栽植,村民正在為大棚內起壟、覆蓋遮草布、埋設滴灌管道等,忙碌的身影來回穿梭在田地間。
“我們經過對山東等地的考察,結合王磨鎮地理特點,引進了6個優質大櫻桃品種5500株,明年就能實現掛果上市,后年進入盛果期,能夠比露天種植的提前一個月左右上市,預計每年能夠實現產值100萬元以上。”種植基地負責人趙永兵信心滿滿。
發展大棚大櫻桃種植,是成縣達康合作社調整種植結構,實現農業特色種植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的一次重要實踐。特色產業發展,不僅給當地百姓帶來相對穩定的土地流轉租金和務工收入,還通過產業扶持資金入股分紅,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近年來,成縣王磨鎮立足生態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引導農民發展特色蔬果種植,大力發展中藥材、中蜂養殖等林下經濟,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協同發展的綠色道路,鄉村振興的步伐越走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