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2-26
- 點擊:219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蔡文正
12月18日,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全省一張網”建成運行暨“網上服務大廳”“移動端服務大廳”正式上線,標志著我省公共資源交易由傳統交易模式轉化為“互聯網+”模式。
公共資源交易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市場,平臺交易服務水平直接關系著經營主體辦事體驗和公共資源配置效率。
近年來,信息系統不統一、數據共享不充分、多門多網進入等問題日益突出,影響和制約了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高質量運行。
為進一步拓展優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功能,切實讓平臺交易活動更加統一規范、讓經營主體辦事更加快捷便利、讓公共資源配置更加高效公平,今年以來,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結合“三抓三促”行動,加快推進數據一網共享、交易一網通辦、服務一網集成、監管一網協同“四個一網”基礎平臺體系和制度規則、技術標準、數據規范、交易模式、監管方式“五個統一”運行規范體系建設,不斷補齊短板、打通堵點、破除壁壘,推動“縱向交易數據全面貫通、業務辦理全面協同,橫向相關系統深度互聯、信息資源充分共享”,推動實現全省各級平臺“一門進入、一網交易”。
補齊制度缺項,制定出臺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遠程異地評標評審管理辦法》《平臺交易電子檔案管理辦法》《信用管理辦法》等配套制度;
統一標準體系,制定印發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電子信息系統技術標準》《數據規范》和《平臺服務標準》,形成了全省統一的技術、數據、服務標準體系;
推進“應進必進”,制定水權、林權、草原承包經營權、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出租處置和罰沒資產處置等5項交易管理辦法,推進5項公共資源進入平臺交易,進一步擴大平臺覆蓋范圍;
……
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突出“五個統一”運行規范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基礎性政策、制度、規則研究和完善,持續深化“立改廢”,全面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做法,形成了全省統一的技術、數據、服務標準體系,推動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完善。
推進市場設施全面互聯貫通,強化數字賦能破除障礙壁壘是打造“全省一張網”的重中之重。
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緊盯實現省域內公共資源要素暢通流動、高效配置,全力推動交易系統互聯貫通、業務辦理全面協同、信息資源充分共享。縱向上,建成全省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底座,形成數據匯聚、共享、交互核心樞紐,聯通各類電子信息系統135個;完成原有12個電子服務、交易、監管系統的整合升級;新建政府采購、交通、水利電子交易系統和遠程異地評標系統;建成電子檔案網絡利用、第三方電子交易管理、專家網絡自主抽取、協同監管等6個配套輔助系統;建成網上服務大廳和移動端服務大廳,集成政府采購網上商城、中介服務超市、金融服務平臺、數字證書辦理等服務應用76個,實現全省各類交易業務“移動辦”“掌上辦”和PC、移動雙端并行、一網交易;全面推進省、市、縣56個平臺各類電子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電子化率達到98.9%。橫向上,與發改、財政、自然資源、水利、住建、醫保、大數據中心等行業主管部門業務系統深度對接,實現項目審批、市場主體、資質信用、協同監管等信息共享互認,推動交易、政務、公共服務系統實現縱向貫通、橫向聯通。
為促進交易公平公正開展,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推進全過程“智慧監管”,建立全流程線上監管體系,構建監管數據分析模型,加強對弄虛作假、圍標串標及交易異常行為的監測預警。依托全省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區塊鏈服務平臺,在各級交易中心電子信息系統中部署應用區塊鏈技術服務,按照“應上盡上”原則,梳理全省公共資源交易51個環節、880項字段數據全面上鏈,實現了交易數據確權、數據區塊鏈存證查證等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一鏈通用”。以《甘肅省公共資源交易專報》形式開展數據統計分析,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我省交易數據國家平臺監測評分從年初的65.18分提升至93.89分,進入全國前列。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今年,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還從減周期、降成本、優服務、促公平四個方面,推出優化營商環境12條具體措施,圍繞交易各環節細化40條明確要求,平臺服務實行“7×24小時”輪班制,對重大項目、民生項目、應急項目等設立“綠色通道”、實行容缺受理,營造時間更短、成本更低、服務更優、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公共資源交易營商環境。目前,全省公共資源交易電子保函替代率從年初的36.5%提高到96.2%,減少企業資金占用26.66億元,電子保函費率從6‰降至4.5‰,保證金退付由5天縮減至1天以內,切實減輕了企業資金占用壓力;工程建設和政府采購項目平均交易周期分別較去年縮短3.08天和1.9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