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2-28
- 點擊:214
- 來源:定西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村經濟科
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強則國家強。自全省強縣域行動啟動以來,定西市深入貫徹國家及省上關于縣域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圍繞工業主導型、城市服務型、農業優先型、文旅賦能型、生態功能型五大發展類型,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園區發展為支撐,堅持非均衡、差異化、協同化發展,多措并舉大力推進強縣域行動,全市縣域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形成了功能鮮明、經濟繁榮、設施配套、治理有效、普惠共享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下好項目建設“先手棋”。將項目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抓手,堅持“干好今年、備足明年、想到后年”,緊盯最新國家投資政策導向和各類重大規劃,立足交通、能源、水利、環保等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集中力量抓實項目謀劃和前期工作,建立“儲備一批、引進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的梯次推進格局。2024年投資項目清單共納入項目916項,總投資2601.2億元。同時按照項目建設“宜早則早,能快就快”原則,優化完善“1234”項目建設時序,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為縣域經濟發展積蓄動能。2023年實施項目972個,完成投資737.3億元。
彈好產業發展“協奏曲”。將產業發展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和靈魂,堅持延鏈、強鏈、補鏈,構建起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馬鈴薯、中醫藥、畜草、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定西寬粉”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銷售額突破30億元;有色冶金、新型建材、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礦產加工、鹽產業實現破局,億元以上企業較“十三五”末增加21戶;文旅消費蓬勃發展,“藥香薯都·壯美定西”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速穩居全省前列。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一二三增加值分別實現112.3億元、69.9億元、264.9億元。
出好園區建設“連環招”。堅持把園區建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新引擎。按照“產業集聚、特色鮮明、功能配套、設施完善”的原則,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不斷優化服務環境,園區輻射帶動效應日益顯現,吸引力和承載力不斷提升。全市開發區共入駐工業企業525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8億元。現有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園4個,其中安定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臨洮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國家級農業園區,隴西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渭源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省級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園總產值達到576億元。
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堅持將科技創新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2022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完成2.86億元,占GDP比重為0.51%,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達到49.42%、增長8.22個百分點,增速排全省第二位。全市省級創新型企業達到89家,入庫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38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4家。2023年成功組建了馬鈴薯育繁推創新聯合體,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藥質量檢測聯盟掛牌成立,隴西縣上榜全國第二批創新型縣建設名單,定西經濟開發區、隴西經濟開發區列入全國“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
打好要素保障“組合拳”。堅持將要素集聚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快推動稅收、金融、土地等要素向縣域經濟集聚,2023年爭取到各類上級補助資金257.01億元,有力支持了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健全金融保障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縣域經濟的融資支持,為106戶中小企業提供轉貸資金9.38億元,為933戶企業落實貼息1968.62萬元。增強土地供給保障,全市供應國有建設用地1.4萬畝,成交土地出讓價款9.7億元,項目建設用地得到應保盡保。處置全市批而未供土地10.3萬畝。
按下基礎建設“快捷鍵”。全市交通路網不斷完善,隴漳、通定高速建成通車,定臨高速全線貫通,木寨嶺隧道雙向貫通,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縣縣通二級以上公路,鄉鎮全部通油路。能源項目多點開花,風光發電裝機規模達到229萬千瓦,蘭臨750千伏變電站帶電投運,安定、臨洮、隴西、渭源天然氣輸氣管道建成運行,漳縣抽水蓄能項目成功獲批建設。岷縣國際陸港、安定隴中物流港、渭源物流園等物流項目建設全面鋪開,引洮二期工程加快建設,安定內官、通渭王家河、隴西首陽、馬河等百萬方級別調蓄水池建成蓄水。
“東方風來滿眼春,潮起正是揚帆時”。定西市將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為抓手,堅持項目引領、要素集聚、產城融合、集約利用,瞄準縣域經濟發展類型,找準定位、確定賽道,大力實施縣域經濟倍增進位計劃,不斷推動全市縣域經濟再上新臺階,經濟總量“十四五”末實現700億元以上目標。
?(定西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村經濟科供稿)
?
通渭縣華家嶺風電基地
?
隴西縣絲綢之路·中國甘肅中醫藥博覽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