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1-04
- 點擊:179
- 來源:隴南日報
宕昌縣拉路梁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資料圖)隴南日報記者 冉創昌 攝
隴南日報記者 海秀芳
山路蜿蜒,山嶺巍峨。片片中藥材基地藥香氤氳,個個合作社爭分奪秒,家家戶戶喜獲豐收。
這是藥鄉的冬天,這是冬日的宕昌!
位居西北,身處大山,縱使山路難走、難關難破,也未能阻止宕昌人民振興鄉村的決心。
得益于中央、省市各類政策的大力支持,宕昌中藥材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中藥材多元價值打造的“宕昌模式”,如指路風向標一般,為宕昌指引出一條發展新路。
“千年藥鄉”“天然藥庫”,一個個因藥而生的名號,愈發響亮。黃芪、黨參、大黃,一個個中藥材種類,日益豐富。
歲月長流,華章待續。近年來,宕昌縣牢牢牽住中藥材產業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這個“牛鼻子”,以產興農、以產富農,持續在優布局、延鏈條、創品牌上下功夫,中藥材產業實現從零星散種到集中連片;從田間粗放種植,到標準化精細化管理……“千年藥鄉”,正在以嶄新的姿態在農業現代化道路昂首闊步。
一
豐收的季節,站在宕昌拉路梁萬畝種植基地四顧,總能看到成片的中藥材鋪滿一道道嶺、一面面坡,隨著連綿山丘,如波浪涌向天際。
這是一份獨特的景觀,更是一個偉大的產業。
曾幾何時,一家人經營幾畝地,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市場化程度低,全縣中藥材種植標準化程度不高、倉儲物流基礎設施薄弱、精深加工鏈條不健全等一度造成了中藥材優勢不優、特色不特、出口不暢的困局。
如何破解困局,實現中藥材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換?宕昌在種什么、怎么種、如何種好上找突破、找出路。
經過多年的求索,歷屆宕昌縣委、縣政府交出了相同的答卷:立足農業優先型,把中藥材產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來抓,在種子種苗繁育、標準化種植、加工銷售等方面做足文章。
從布局看,全縣按照整山、整片、整流域發展中藥材產業,編制了中藥材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科學合理確定種植品種、區域布局;編制了《宕昌縣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規劃》,聚力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不斷創新工作舉措,構建出“一品、四宗、六基地”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新格局,推進產業園建設。
從舉措看,以拉路梁、木耳梁、大牌梁、中拉梁以及阿塢各竜川、哈達川等片區為核心示范區,通過統一規劃、種苗采購、技術培訓、農資供應、投入品質監管等技術方式,大力開展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推動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規模上水平。全縣綠色標準化基地從2019年的2.38萬畝增加到2023年的26.5萬畝。
從成效看,全縣常年種植面積穩定在40萬畝左右,2022年全縣中藥材采挖面積27.5萬畝,總產量達8.9萬噸,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綜合產值達到了35.01億元,全縣人均中藥材收入達4442.85元,中藥材收入占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6.8%。
中藥材在宕昌由一株生發,由一而十,由百而萬,成燎原之勢,在中國中藥材版圖中占得一席之地,逐漸成為宕昌人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筑巢好引鳳,勁風好揚帆。
產業發展,既要苦練“內功”,也要善借“外力”。
宕昌實行縣級領導掛帥、主要部門牽頭、產業鏈條專班負責、其他部門聯動、園區為主體的招商工作新格局,立足中藥材等產業優勢,成立了中藥材產業鏈等六個產業鏈招商專班,科學編制招商目錄,開展精準招商、上門招商、以商招商,成功招引多家領軍企業落戶宕昌。
宕昌縣招商局副局長付莉告訴記者,去年,招引宣撫堂中藥古法炮制、悅享致和中藥材精深加工等4個中藥材精深加工項目。同時,積極參加第29屆蘭洽會、第33屆青島國際啤酒節、甘味隴貨城市行等文旅節會,全年累計簽約招商引資項目38個,簽約資金51.75億元。
二
冬季的天總是亮得有些晚,但位于哈達鋪鎮的宕昌縣現代農業(中藥材)產業園內的一天卻開始得很早。
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一車車滿載著中藥材的貨車陸續進入交易市場,熱鬧的交易,開啟了產業園新的一天。
該產業園是縣委、縣政府聚焦產業振興,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打造的集中藥材綠色種植、加工、科技、營銷休閑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也是宕昌推進中藥材與文共舞、與旅相融、與商并興的一個鮮活例子。近年來,宕昌多項發力,推動中藥材產業融合發展,催生中藥材產業全新發展釋放新活力。
——在優質種苗產出上發力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然而,隴南大宗中藥材品種混雜、品質差異等問題日益突出。
宕昌不斷探索著中藥材種質“密碼”,率先在哈達鋪鎮創建高標準中藥材種質資源圃,形成規模化繁育基地;加大科研發力度,與高校簽訂院(校)地合作協議,對22個中藥材新品種進行了試驗示范;開展產地質量追溯,推廣黨參剪莖、黃芪低壟覆膜露頭栽培等技術,選育出了最適宜宕昌種植的優良品種(品系),提升了全縣中藥材品質。
目前,已收集到大黃種質資源43份、黃芪種質資源37份,建成黃芪、大黃種質資源圃50畝。
——在拓寬銷售渠道上發力
藥材產量、質量上去了,宕昌又從如何讓中藥材真正進入“流通環節”著手,在培育市場上開足馬力。
著眼中藥材產業延鏈補鏈強鏈,2021年,高標準啟動建設了百億級現代農業(中藥材)產業園。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吸納入駐企業(合作社)189家,2022年園區產值達到20多億元。
據宕昌縣工業集中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冉劉飛介紹,到2030年,園區中藥材產業綜合效益將達到100億元,直接創造就業崗位2500個以上,間接帶動就業崗位達到3萬個以上。與此同時,宕昌還建立起“園區+企業+合作社+基地+群眾”聯合體發展模式,形成了以企業為龍頭,以園區企業和合作社為龍身,以群眾為龍尾,走出“龍頭”強、“龍身”壯、“龍尾”活的中藥材特色發展路徑。
“龍頭企業積極對接市場,加大與中藥材電商企業的合作,進一步拓寬了銷售市場。”冉劉飛說。
——在農文旅融合上發力
發展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站在新起點,宕昌乘勢而上,以中藥材產業為原點,整合哈達鋪鎮、南河鎮等鄉鎮的中藥材產業資源和紅色旅游資源,將要打造中藥產業、中醫文化、養生保健和紅色休閑旅游深度融合、旅游觀光體驗為一體的“宕昌康養之旅”縣域生態農旅融合帶,以及中醫藥康養旅游等六大基地,奮力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同時,依托官鵝溝5A級景區和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4A級景區,建成集藥膳保健、溫泉藥浴、羌藏文化體驗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康養度假基地、中醫康養基地,實現特色中藥材產業與全域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景區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宕昌模式”。
“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將會加速全縣中藥材一二三產業的提質增效,提升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申俊忠說。
數易寒暑,“千年藥鄉”在滾滾大潮中逐浪而行的特色藥材產業,必將成為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三
“藥材好,藥才好。”“種好藥,賣好價。”已經成為宕昌藥農的普遍共識。
哈達鋪鎮聚寶盆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藺彩德一邊和工人修剪黃芪一邊告訴記者,當地的中藥材有品質保障,每到藥材交易的時候,外地的客商就都到藥材市場里來收購,一點也不擔心賣不出去。
品質是品牌的基礎。一直以來,宕昌立足特色,精準發力,把優勢資源轉化為優勢產業,通過優中選優、重點培育的方式,打造了道地中藥材品牌。
多年來,“哈達鋪當歸”“宕昌黨參”“宕昌黃芪”“宕昌大黃”陸續通過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宕昌中藥材標準化基地先后榮獲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全省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等榮譽。
向著做大做強邁進,就要不斷加強品牌建設。智慧農業,成為宕昌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走進甘肅琦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倉儲基地,當歸、黨參、黃芪、大黃等中藥材采用垛封氣調養護方式進行分類存放,外包裝上印有二維碼和數字編號的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中藥材的‘身份證’。”該公司負責人介紹,消費者通過掃碼,可以清楚地了解產品的種源、種植管理、加工、質檢、倉儲信息等全流程。
近年來,宕昌積極探索中藥材種植、田間管理、采挖、賦碼、入庫、追溯、銷售為一體的流通環節全產業鏈模式,透明化了中藥材加工的全流程,促使規范化種植加工,實現全線的可追溯過程。
嶄新藍圖,激發昂揚干勁;希望田野,涌動蓬勃生機。
宕昌,“跨山越海”的步伐不止于此。
即將運營投產的宕昌康牧中草藥循環利用加工飼料廠,預計每年可回收利用中藥材殘渣1萬噸、循環加工飼料6萬噸、助力廣大藥農每畝增收200-300元。
已進入工程建設尾聲的宣撫堂中藥古法炮制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生產中藥材飲片4000噸,黃芪茶20萬箱,將帶動周邊勞動力就業500人,實現年綜合效益4億元。
……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對中藥材產業的投入,在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引進適宜山區中藥材種植收獲的小型農機具、GAP種植基地創建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進我縣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申俊忠說。
如今的宕昌,深挖中藥材發展潛力,變資源為資產,延長產業鏈,變藥材為“藥財”,興了企業、富了農民,一個“古老”的產業正在這片大地上煥發出勃勃生機。
未來的宕昌,中藥材產業發展藍圖已繪就,各項扶持、服務措施日臻完善,招商引資、引智的力度不斷加大,產業化發展之路正在全速推進。
腳下步履扎實,前行道路清晰,追趕進位的宕昌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