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1-12
- 點擊:167
-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祁玉潔
2023年,我省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確定為“農業社會化服務整省試點”省份。我省探索模式機制、拓展服務領域、強化示范引領、培育服務組織,加快推進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有力促進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田保姆”助農穩增收
“2023年村上1.2萬畝土地全部流轉種植制種玉米,同時以托管的形式,從春季鋪膜、點播、打藥到后期收割、收購等環節,都交給公司完成,徹底解放了勞動力。”甘州區沙井鎮五個墩村村支書王新宏說。
甘州區沙井鎮率先引導27個村集體經濟公司聯合成立鎮級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將各村集體經濟公司和宏光農機合作社、谷豐源農工場等多個服務組織整合起來,建立區域性服務“聯盟”。形成鎮級農業公司外聯第三方服務組織,村級公司內聯農戶,開展保姆式、鏈條式社會化服務,實現多贏發展。并通過搭建農機、勞務、科研等社會化服務綜合平臺,采取“農戶點單+平臺派單”模式,面向全村及周邊村鎮開展“點單式”服務,提供機械作業、勞務用工、農技推廣等社會化服務。
“甘州區社會化服務組織達356家,通過社會化服務,實現‘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達到了托管質量和效益雙提升,耕地畝均減少化肥量20到30公斤,節水25%以上,農作物增產5%以上,畝均增效400到500元。”甘州區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朱虎說。
2023年,省農業農村部門聯合省財政廳印發了《甘肅省2023年農業社會化服務實施方案》,爭取中央財政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資金1.95億元,在全省14個市州的76個縣市區推廣農業生產全程化托管。指導各項目縣大力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整省試點”,探索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銜接的方法路徑和有效機制。
截至2023年12月中旬,全省共完成項目績效任務面積265.26萬畝,完成率108.27%。通過項目示范帶動,發展了服務帶動型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民合作社等托管服務組織推廣良種良法,使用精量播種等農業科技,較好地實現了科學種田,提高了綜合生產能力。據測算,全程托管后糧食畝均節本增收300元以上。
創新社會化服務模式
據了解,甘肅谷豐源農工場從2014年開始,在張掖市甘州區、臨澤縣、高臺縣進行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探索,以玉米種子、馬鈴薯、高原夏菜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歷經10年探索創新,形成了全程土肥水藥“技術集成+農事服務”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模式。和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張福鎖院士團隊“產學研服用”合作,引進“科技小院”落戶我省河西國家玉米繁育制種基地核心區張掖市,合作建設“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協同創新基地”,為玉米制種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專業化科技支撐社會化服務。
“通過構建‘玉米制種產業+種子公司(合作社)+鎮(村)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村集體經濟公司)+專業服務組織(谷豐源農工場+科技小院)+小農戶’組織形式和利益鏈接機制,實現技術集成方案落地、轉化和見效,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逐年顯現。”甘肅谷豐源農工場總經理谷科強說。
谷科強進一步介紹,2022年至今形成土肥水藥技術集成方案135套,在全省116個村落地轉化植保綠色防控技術集成服務30.2萬畝,“土肥水”技術集成服務面積4.99萬畝,綠色統防統治3.75萬畝。通過土肥水藥技術集成服務,每畝提高單產8%以上,化肥投入減少15-30千克、農藥用量下降20.6%,畝均節本增效300元以上。
同時,谷豐源農工場土肥水藥技術托管服務方案專業化解決農民無法解決的問題,如耕地質量提升、緩解制種玉米連作障礙、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等技術問題,用地養地保護和涵養了耕地,解決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最后一公里”難題,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到實處。
據悉,2023年以來,全省各地聚焦農業生產關鍵薄弱環節,因地制宜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和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模式,促進了各類服務主體緊密聯結,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2023年,甘州區和甘肅谷豐源農工場被農業農村部進一步確定為全國25個創新試點重點單位。
目前,全省探索形成了景泰縣上沙沃鎮大橋村“黨支部+村集體+農機合作社+農戶”、甘州區“專業服務公司+制種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永昌縣“服務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各具地域特色、靈活機動的社會化服務發展模式。
破解農村種地困境
當前,農村面臨著勞動力短缺,老齡化等突出問題。為解決農民干不了、干不動、干了不劃算的問題,我省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有效破解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難題。
我省按照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服務專業、競爭充分的要求,推動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服務公司、供銷合作社等各類服務主體,加強服務能力建設,促進共同發展。全省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已發展到1.93萬家,呈現發揮優勢、競相發展、穩步壯大的良好勢頭。
具體服務過程中,農業農村部門通過鼓勵農民合作社直接服務小農戶、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或企業開展聯合與合作,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托組織優勢,通過整合集體資產資源,為農民提供直接的生產服務,或者為農業服務組織和小農戶提供“居間”服務;引導農業服務企業發揮其服務模式成熟、服務機制靈活、服務水平較高的優勢,通過基地建設和訂單方式為農戶提供全程服務。
我省聚焦糧食作物和“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優勢產業主產區,推動社會化服務從種植業向養殖業推進,從產中向產前、產后等領域拓展,有力提升了社會化服務對農業全產業鏈的覆蓋率和支撐作用。2023年,全省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到3396萬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