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2-08
- 點擊:161
- 來源:隴南日報
在甘肅國晟堂藥業有限公司半夏原料庫,工人正忙著挑揀半夏。隴南日報記者 冉創昌 攝
隴南日報記者?羅?艷
隆冬時節,天寒地凍,勁風催動著草叢、田間、原野。然而,這料峭冬寒掩蓋不住西和縣干部群眾干事創業抓生產的熱情和步伐。
一項項農業產業規劃振奮人心,一個個涉農項目加速推進,一座座美麗鄉村煥發新顏……在西和縣,處處涌動著滾滾的生產熱潮,孕育出勃勃的農業生機。
倉廩實而民心安,農業強則百業興。
近年來,西和縣深挖自身潛力,因地制宜,立足農業資源優勢,明確產業發展定位,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通過深入挖掘“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壯大“產”的規模,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如今,行走在西和的村落間,溫室大棚有序排列、村莊環境潔凈優美、農民生活有滋有味……一幅“農”墨重彩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西和大地徐徐鋪展。
一
走進甘肅國晟堂藥業有限公司半夏原料庫,機器轟鳴,一顆顆珍珠般大小的半夏從加工流水線流出,工人們忙著挑揀、裝袋、搬運,車間里一片繁忙景象。
“公司建有標準化半夏種植基地1000畝,投產后年產半夏約3000噸,年產值達3.5億元,年利潤達5000萬元。企業自成立以來,解決就業200多人,并創立‘一縣、一產、一品’,助力縣域鄉村振興。”甘肅國晟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馬波介紹道。
西和縣被稱為“中國半夏之鄉”。目前,半夏產業覆蓋西和縣20個鄉鎮217個行政村,帶動9.6萬名農民增收致富,種植面積達2萬畝,產量約8000噸,實現了從種植到深加工轉型,形成了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半夏產業鏈,半夏產業已為當地農戶開出“致富良方”。
鄉村振興,首要的是產業振興。產業興,百業興。
西和縣將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繼續大力發展鄉村產業,不斷夯實發展基礎,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的收益。
農民煥發了活力,土地煥發了青春。西和縣“三年倍增”行動圓滿收官,鞏固發展中藥材15萬畝、經濟林果蔬61萬畝、畜牧養殖169萬頭(只、箱),建成產業基地106個。讓農業成為有奔頭、能致富的產業。
此外,扎實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和品牌打造,建成產業示范村50個,新培育農業龍頭企業2家,創建“五有”合作社100家,培育“甘味”品牌2個以上,完成半夏、八盤梨“氣候產品”認證。全力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產業效益,促進農業增加值和農民收入“雙增長”。
“西和半夏”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貢八盤”八盤梨、“巧鄉紅”蘋果入選“甘味”品牌,半夏機械化生產模式入選全國典型案例,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為省級農業科技園,民樂種業獲評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規模化養殖,全程式管理推動市場主體倍增,為西和縣產業富民、產業興村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全縣上下踔厲奮發,篤行實干,狠抓生產保供給,鞏固成果守底線,統籌協調促振興,多措并舉增收入,西和縣農業產業呈現出穩中有進、進中提質、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
糧滿倉廩,“飯碗”裝得更滿、端得更牢;產業興旺,五谷豐登、群眾“錢袋子”悄然鼓了起來;田壟阡陌,和美安寧、老百姓幸福指數更高……
二
臨近年關,正是土豆粉生產加工黃金期,在西和縣西峪鎮盧水村,隨處可見家家戶戶趁著晴好天氣忙著生產加工土豆粉條。
放眼望去,一排排粉條掛滿院內、街邊的晾曬架,晶瑩剔透的粉條成為別具鄉村氣息的冬季美景。
這里的粉條純凈、透明、筋道爽滑,是純手工制作,頗受全國各地消費者青睞。
不僅粉條產業,近年來,西和縣堅持以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為關鍵抓手,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持續提升特色產業規模、質量和效益。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清、思路明,行動就有了指向。
——培育壯大農業特色產業,按照“八區一帶一園一中心”的產業布局,依托新型農業主體,通過土地流轉、訂單農業、提供服務等方式,創建種養產業示范點106個,特色產業示范村53個。逐步形成了“以半夏為主的中藥材,以花椒蘋果蔬菜為主的經濟林果蔬,以養雞養豬為主的畜牧養殖”三大特色產業。
——提升農業經營主體規范化水平,按照“五有”“兩規范”“三提升”目標要求,建立動態監測臺賬,全面掌握縣域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真實情況。截至12月底,全縣有農民合作社1821家。全縣“五有”合作社達到1111家,占比達到61.01%,合作社聯結小農戶占比達到35.62%,基本實現了年內預期目標。
——推進全產業鏈建設,全面推行產業鏈長制,由縣委主要領導總包抓特色農業產業,任特色農業產業鏈總鏈長,圍繞“建鏈、延鏈、強鏈”,制定《西和縣產業振興聯農帶農獎補辦法》,重點對種養基地建設、種苗繁育等環節落實獎補政策,建成產業振興示范村53個。
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新時期支持和保護農業的政策體系,發出了更明確、更直接、更有力的信號,促進農業產業的穩定發展。
筑巢好引鳳,勁風好揚帆。
當傳統農業以開放的視角重新注釋資源優勢,這就為西和縣的現代農業開啟了一片更為遼闊的天地。
三
蔬菜住進“空調房”、設施農業“鋪地暖”、農業物聯網加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設施管理終端化……新技術、新設備、新品種、新方法的成熟應用,讓西和縣農業現代化發展如虎添翼。
“以前種植靠經驗,現在澆水、施肥、打藥樣樣都講科技,搞懂了就是效益,搞不懂要吃虧。”西和縣農業產業園管理中心主任成立指著產業園功能分布圖說。
一直以來,西和縣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的殷殷囑托,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把園區建設作為產業鏈集聚發展的支撐平臺,集中各類資源要素,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
成立介紹說,西和縣農業產業示范園主要按照“一中心、五板塊”的整體布局,高標準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參與園區發展,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加大土地規模化流轉、集約化經營,提高科技含量,構筑各具特色、運營高效、帶動有力、產業集群化程度高的現代農業發展新高地,示范帶動全縣馬鈴薯良種繁育、食用菌研發、經濟林果技術推廣,有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是西和縣推動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發揮比較優勢、培植競爭優勢的根本導向。
圍繞這一導向,西和縣將堅持做好“土特產”文章,促進半夏、八盤梨、蘋果、花椒、核桃等特色優勢產業強鏈升級、補鏈增效、延鏈增值。
不僅如此,西和縣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和2024年中央產油大縣獎勵資金扶持油料“擴面積、提產能”項目,建設6個以上油作物示范基地。
發展農業產業,不僅要“立得住”,還要“立得穩”,更要“叫得響”。
“西和縣將種植業‘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為重點,著力加強品牌宣傳推介,不斷提升西和農特產品的質量和認可度,提升市場競爭力。目前,全縣共認證地理標志農產品2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企業3家、產品4個,綠色食品生產企業12家、產品16個,認證‘甘味’品牌6個,農產品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西和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平仲介紹。
號角吹響,路徑清晰。
春光眼前、希望無限,播灑汗水、續寫輝煌。在新征程上,西和縣將以更大決心、更高目標、更強力度乘風起航,譜寫農業產業全面升級發展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