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2-18
- 點擊:124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鞏煒?馬效軍?沈麗莉?王虎?洪文泉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昱鈞
隆冬時節,記者走進臨夏州廣河縣,驅車行駛在G1816烏瑪高速公路廣河段,農田里堆放整齊的綠色青儲包隨處可見,構成了冬日里一道別樣圖景。這樣用機器將飼草玉米連同秸稈一起粉碎打包,經過日照發酵,將變成優質的牛羊飼料。
廣河擁有2000多年的牛羊養殖歷史,延續至今,牛羊產業已經成為當地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縣域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支柱性產業。目前,廣河縣有規模養殖場400余家,規模養殖戶1.8萬多戶。
“捏碼子?揣袖筒”“以養起名”“以羊學字”……1月29日,記者來到廣河縣肉羊良種繁育中心的種羊公舍,一個個“羊文化”標牌格外醒目,在圍欄外,工人駕駛喂料機投撒飼料,薩福克等品種的公羊享用著精心配比的飼料。
這個現代化的繁育中心誕生于2023年4月。廣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馬進福說:“良種繁育中心是廣河縣投資的集科技示范、肉羊人工授精技術集成示范、養殖技術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中心,目前引進了純種白頭薩福克、黑頭薩福克、杜波、特克賽爾、陶賽特、澳洲白、南丘、湖羊八個品種的優質種公羊44只,免費向全縣母羊繁育場、繁育合作社和繁育示范戶開放。”
在以前,廣河縣牛羊養殖戶雖多,但大多數都是散戶單打獨斗,養羊沒有統一的標準,品種雜亂,更不用說規模化養殖。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如何做大做強這個傳統產業成為擺在廣河縣面前的重要課題,于是,作為整個羊產業鏈的神經中樞——良繁中心應運而生。
廣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馬小龍告訴記者,別看這些純種公羊腿短、個頭小,但它們體型壯,肉質好,繁殖率高,且不易生病。
“目前,全縣羊存欄130萬只左右,其中母羊23萬只,繁育中心的公羊為全縣10萬只母羊提供了繁育服務。”馬小龍說,隨著規模的擴大,將為全縣肉羊良種化奠定堅實基礎。
馬進福介紹,良種繁育中心縮短了母羊繁育的周期,每胎縮短生產周期1個月,單只節省成本50元以上,同時也為養殖戶提供了最優公羊種源,幫助養殖戶解決了缺公羊的難題,節省了養殖成本。
“以前,我養殖的5000多只母羊需要養殖100多頭公羊來完成繁育任務,如今通過人工授精技術,只需要兩三只公羊就夠了,節省了很大的養殖成本。”廣河縣圖騰牧業公司負責人馬小成說。
要想實現牛羊產業高質量發展,就要緊緊牽住良種繁育這個“牛鼻子”。近年來,廣河縣積極扶持養殖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養殖西門塔爾基礎母牛以及湖羊、薩福克等優質品種基礎母羊,引進純種澳洲白、南丘等種公羊,配套萬只母羊獎補擴繁計劃,著力推廣母畜繁育養殖。全縣共發展核心基礎母牛繁育基地13家、母羊繁育基地32家,養殖基礎母牛6.5萬頭、基礎母羊24.5萬只,年繁育牛犢4.2萬頭、羊羔53萬只,推動牛羊異地引進育肥向自繁自育轉型,品種繁雜低產向優質高產升級。
同時,良種繁育中心還與甘肅農業大學科技專家團隊合作,在當地選取10個養殖場,確立牛羊產業發展的養殖標準、品種標準、飼料標準、肉質標準,建立主要飼料原料數據庫、青儲玉米和精飼料安全性評價及營養評定體系,并制定了牛羊飼草(料)配方。
馬小龍說,今年廣河縣將修建一個飼料加工廠,以“飼料銀行”模式,按照科學配比,為牛羊養殖戶提供優質的飼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廣河縣肉羊良種繁育中心為養殖戶提供技術培訓,通過集中授課、現場參觀學習、手把手教學等方式,去年共培訓2000多人次。
來到良種繁育中心化驗室,記者看到,技術員馬正華在顯微鏡下認真觀察凍精樣本。去年,“90后”馬正華經過培訓,通過扎實實操,被廣河縣授予了“繁育明星”的鄉土人才稱號。
近年來,廣河縣加強牛羊產業鄉土人才挖掘培養,評選出了40多名“土專家”“田秀才”。
現如今,隨著各個鏈條的優化升級,牛羊產業已發展成為廣河縣優勢最突出支柱產業、富民產業。廣河縣委書記馬信真表示:“我們將強化科技成果轉化運用,著力延伸產業鏈、補齊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做大做強縣域支柱產業,推動牛羊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