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2-21
- 點擊:118
- 來源:天水日報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黃虹
2月9日是農歷除夕,一大清早,秦安縣五營鎮麻溝村村民郝凌志吃過早飯就趕緊叫上另外兩個村民,一頭鉆進冬暖棚里忙個不停。“一個月前,這批脆瓜就已經被全部預訂了,這是最后幾箱,客戶中午就來取。”棚里的反季節脆瓜采摘進入了尾聲,郝凌志小心翼翼地摘下脆瓜,輕輕套上網袋,裝入箱中。
“按大小不同,每斤脆瓜的價格在50到60元之間。今年這一棚產了近3000斤,收益約18萬元。”辛苦的勞作變成了真金白銀,郝凌志的嘴角不自覺地揚起,“種植白脆瓜可是咱們村里的又一條‘發家路’。”
郝凌志是麻溝村的村委會副主任,也是麻溝村冬暖棚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2023年9月,五營鎮白脆瓜產業種植基地全部建成,按鎮上的部署,麻溝村和其他11個村各分到了3個春棚和1個冬暖棚,用來種植白脆瓜壯大村集體經濟。
“3個春棚已經產了一茬脆瓜,收益很可觀,現在里面正在培育脆瓜苗。培育的瓜苗除了村里自種的,其他都是訂單育苗。”郝凌志說,“咱們秦安從沒種過反季節白脆瓜,這也算是全縣首例了。”
雖然反季節脆瓜豐收了,但從種植初期開始,郝凌志和村“兩委”干部們的心里就一直在“打鼓”。“反季節脆瓜以前全縣都沒人種過,沒經驗呀!”但很快這個顧慮就被打消了。五營鎮積極和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對接,邀請省農科院的專家們為基地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在專家的指導下,基地人員的種植水平也越來越高。
“前段時間有幾株瓜藤出現了黃葉,找不到病因不敢亂用藥,就給省農科院的鞏教授拍了圖片和視頻發過去,讓專家幫忙看看。”在郝凌志的微信里,一個備注為“省農科院鞏教授”的聯系人在聊天列表中被置頂。“只要種植過程中遇到問題,我第一時間就向專家咨詢。專家很有耐心地幫我們查找‘病因’,給出解決方案。”郝凌志說,除了平時電話咨詢,專家們也經常不定期到基地來做現場指導。在專家指導下,我們采用了吊蔓栽培,這比原來的爬蔓栽培產量高了近一倍。
這些反季節白脆瓜種植成功實實在在讓麻溝村的村集體經濟上了一個臺階。2023年,麻溝村集體經濟收入24.8萬元,人均純收入12370元。和2022年村集體收入9.2萬元相比,增加了2倍多。
“村集體有錢了,就能給村民辦更多的實事。除了完善村里的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環境,還可以表彰獎勵村里的先進模范,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讓村民的精神面貌再上新臺階。”郝凌志抱著一箱剛摘的脆瓜走出大棚,正月里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這個春節,麻溝村更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