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4-23
- 點擊:68
- 來源:天水日報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吳銀霞?趙軍霞
天水麻辣燙持續“熱辣滾燙”,與之緊密相關的農業產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一年春作首,今年,我市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不斷加快馬鈴薯、辣椒等特色產業的種業研發,持續做強農業“芯片”,推動產業升級增效。
眼下正值春耕春種時節,一粒粒種子在天水大地生根發芽,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4月17日,記者走進市農科所馬鈴薯育種基地,大棚內的苗床上一排排馬鈴薯實生籽已經播種,正在陸續出苗中。
“今年這個大棚里種植了80多個品種組合,這些組合的親本材料來源于全國各地,具有豐富的基因背景,屆時將通過選育,進一步選出適合天水種植的新的馬鈴薯品種。”天水市農科所薯類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晨告訴記者,今年,市農科所還首次使用育苗專用基質,進行獨苗培育,同時實時控制大棚溫度濕度來加快育苗的進程,預計十天左右將全部出苗。
依托市農科所建成的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天水綜合試驗站,充分發揮項目帶動作用,為品種選育夯實基礎。市農科所依托此平臺,積極申請國家項目扶持,不僅更新了設施設備,還引進了部分早熟品種,填補以往育種以高淀粉和晚熟品種為主的空白。
“近年來,我們已經育出的十多個品種主要以晚熟和高淀粉為主,培育的適合于川地豐產栽培的菜用型馬鈴薯品種,目前正在推廣應用階段,我們將著力為全市的馬鈴薯產業提供品種支撐。”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天水綜合試驗站站長呂鈦說。
育良種,更“育”技術、“育”產業。今年,全市計劃創建12個千畝以上馬鈴薯示范點,而馬鈴薯一體播種機的使用讓種植充滿了“科技范”。這種機械集覆膜、起壟、播種、施肥于一體,徹底改變了過去種植馬鈴薯費工費力效率低的現狀,每一行地膜里還同步布設了水肥一體化的滴灌帶,為馬鈴薯吃上了“精細糧”。相比一般的水肥施用方法,這樣種出的馬鈴薯品質更佳,同時省工省時,利于大規模種植。
近年來,我市通過大戶引領、示范帶動,持續加大新品種的引進和新技術的應用,推動馬鈴薯種植片帶建設,使馬鈴薯種植規模從“小而散”向“廣而聚”集群化發展,同時延伸產業鏈,助推馬鈴薯產業增產增效。
甘谷辣椒是天水麻辣燙“吸粉”的制勝法寶,如何推動辣椒產業綠色、高效發展,我市已爭取建立兩個國家級平臺,分別是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天水綜合試驗站和國家特色蔬菜產業體系甘谷示范縣,平臺匯聚了全國的行業專家學者,對辣椒產業發展進行跟進指導并依托項目開展辣椒品種選育等工作。
“我們參與了甘肅省特色優勢農產品甘谷辣椒評價項目,通過項目實施,我們從甘谷辣椒中檢測到了45種風味物質,其中有16種顯著高于同類辣椒產品,也因此為甘谷辣椒為什么香提供了理論依據。”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天水綜合試驗站團隊成員霍建泰告訴記者,依托國家級平臺,他們選育出天椒24號等辣椒新品種,在保持傳統品種優良品質的同時,還具備抗病、高產等特性,實現了對傳統品種的更新換代。
良種良法良技配套,科研人員在篩選出高抗、高產、優質辣椒種質資源的同時,還積極實施甘味農產品甘谷辣椒集成技術示范推廣等一系列項目,為甘谷辣椒產量和品質保駕護航。“通過專家檢測,該項技術大幅提升了甘谷辣椒的品質,增產也達到了44.8%。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給甘谷辣椒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霍建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