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5-07
- 點擊:65
- 來源:蘭州新區報
記者?史曉峰
新機遇下,如何以新質生產力更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日前,蘭州新區舉行專題會議,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為新區因地制宜切實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把脈定向,以一系列硬招實招促進新質生產力落子發力,推動新區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質增效、邁上新臺階。
以“新”為指引?為發展“添動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提出為新區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新區將聚焦“新產業”“新機制”,持續為高質量發展“添動力”。
做優“存量”,以綠色低碳為導向,以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為方向加快推動新區現有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實施裝備制造、精細化工、新材料等產業綠色發展行動,加快打造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在做強綠色制造業、綠色服務業、綠色能源產業上持續加力,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產業集群,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和“含綠量”。
做大“增量”,堅持項目引進和推進并重齊抓,把招商引資作為頂格任務聚力攻堅,“保姆式”做好項目前期和企業服務,用足用好產業鏈招商專班,扎扎實實引進一批產業鏈配套項目,新增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企業,構建大中小互補、高優特富集的產業生態,為形成新質生產力奠定厚實的產業基礎。
催生“變量”,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綠色化工拓存創增、新能源新材料釋放產能、裝備制造“智改數轉網聯”、生物醫藥和精細化工耦合發展。積極布局未來產業,推動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應急救援等領域產業孵化。
堅持深化改革,著眼“提效率、降成本、優服務”,縱深推進管理體制、干部人事、行政審批、國資國企、社會治理等方面改革,持續深化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和要素市場化改革,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新突破,吸引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加速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打造賦能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機制,持續激活高質量發展內生動能和活力。
堅持擴大開放,著眼更大力度、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揮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等“國字號”平臺效應,打造國際班列集結中心、大宗貨物分撥中心、“西部航空貨運樞紐”,快速提升進出口貿易額在全省的占比,助推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
以“質”為關鍵?為發展“提效力”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新區將努力鍛造更多支撐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獨門絕技”,以科技創新催生新質生產力。
建設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創基地,加強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高能級創新平臺和實用型技術中心。發揮科近泰基、同位素實驗室等平臺作用,圍繞國家所需開展基礎性、創新性科技攻關,匯聚創新資源,夯實科技創新基礎。
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發揮孵化大廈國家級雙創基地功能作用,促進創新主體倍速增長、創新活力充分迸發。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大力支持寶航、海亮、德福等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領跑行業發展。支持康鵬科技、百林科等企業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形成新項目新產能。
注重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打通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全鏈條轉化渠道。健全符合單位、科研人員、技術轉讓機構等各方利益的分配機制,爭取更多科研院所新成果、新技術在新區落地轉化,形成更多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新企業、新產業。
以“人”為根本?為發展“聚合力”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要素,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新區將栽好靶向育才的“有心花”,遍插招攬人才的“無心柳”,育穩尊重人才的“真心苗”,在發揮人才作用上做足文章。
以創建國家吸引集聚人才平臺為牽引,用足用好省委強省會人才支持政策,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和重點領域,積極誠心引進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各類戰略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加快構筑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人才底座。
圍繞新區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深化改革、對外開放、社會治理等需求,緊盯戰略科技人才,細培產業領軍人才,厚植優秀青年人才,精心培養大批服務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專業人才和全能高手。
持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一攬子為人才提供高質量住房保障、獎勵補貼、子女入學、配偶安置、項目扶持、薪酬激勵等服務,通過傾心留才確保各類人才在新區安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