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5-08
- 點擊:60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侯洪建?通訊員?王鵬?李浩榮
近日,在民樂縣春禾戈壁智慧農業產業園溫室大棚,數十排百米長的栽培槽上,層層疊疊的綠色藤蔓沿著牽引線向上生長,一串串圓潤飽滿的櫻桃番茄掛滿枝頭,宛如晶瑩剔透的“紅寶石”。
春禾戈壁智慧農業產業園位于六壩鎮現代農業試驗示范中心,是集果菜種植、育苗育種、農業產業工人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農業產業園,主要生產櫻桃番茄、大果番茄、彩椒等果菜產品,產品通過各大電商平臺銷往一二線城市,預計年產量2985噸,年產值3760萬元。
民樂縣地處河西走廊“蜂腰”地段,沙質土壤和干旱缺水是制約當地發展種植業的先天缺陷。
對此,春禾戈壁智慧農業產業園副總經理雒杰廷卻有不同看法。“河西走廊豐富的光熱資源和戈壁荒灘國有未利用土地資源,天然隔離條件好,水源、大氣、土壤污染少,是發展綠色優質戈壁智慧農業的‘天然基地’。”雒杰廷說。
如何通過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品質?記者在農業產業園內找到了答案。
產業園采用變頻熱泵式冷暖恒溫恒濕技術,結合物聯網系統,實現了溫光水氣智能化調節,玻璃溫室頂部天窗可以根據室內溫度、濕度自動開啟關閉。同時,玻璃溫室還可以通過分布在四周的環境傳感器,實時收集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數據,上傳到控制室的物聯網系統,系統依據算法模型在大屏中給出調整光照、澆水施肥等建議。
“近期我們采摘的櫻桃番茄,頭茬的植株生長周期可以達到180天左右。”雒杰廷介紹說,“玻璃溫室內的番茄全部采用無土栽培技術和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除了栽苗和采摘,其他各環節都能通過智能機器設備一鍵操作完成,不僅節省了人工費用,還能讓番茄避免人為干擾順利生長。”
智慧農業園區建成后,帶動周邊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在園區工作一個月掙4000元左右,還能照顧到家中的老人孩子,真不錯。”六壩鎮六壩村村民劉秀琴說。
近年來,民樂縣以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為統領,打造現代智慧農業產業園。超越、春禾等數家農業產業園以智能溫室工業化生產模式和數字化技術裝備為支撐,利用無土栽培、恒壓水肥一體化、智能補光等先進技術,讓昔日的戈壁荒灘逐漸變為智慧農業的“孕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