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5-17
- 點擊:54
- 來源:天水日報
據天水日報報道 武山縣緊盯農業優先型發展定位,近年來堅持把蔬菜產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位產業,聚力基地建設、品質提升、品牌培育、市場開拓、鏈條延長五大重點任務,推動蔬菜產業區域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規劃引領擴規模。圍繞“六抓六化六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全力打造“五十億級”蔬菜全產業鏈,形成多品種布局、各類型齊抓、特色優質并重的產業發展格局。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2萬畝,產量135.7萬噸,產值43.1億元。
優化布局顯特色。按照“一鄉一品”要求,在渭河及其五大流域川道區發展設施蔬菜;在淺山半干旱區和南部二陰山區推廣“菜—糧—油”兩年三熟特色高效種植模式,發展高原夏菜,探索推行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地膜覆蓋、露地栽培、間作套種和復種蔬菜“六大種植模式”,實現錯季種植、均衡上市、四季有鮮,有效降低市場風險,增加群眾收入。
科技興菜增效益。深化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甘肅農業大學等院校合作,合力開展科技攻關、成果轉化、技術示范和人才培養,建成集良種化試驗、標準化示范、集約化育苗、規范化推廣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廣24項先進技術和17種栽培模式,引進蔬菜優良品種300多個。武山縣被列為全省蔬菜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范縣、入選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
培育龍頭創品牌。突出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培育發展蔬菜龍頭企業6個、農產品加工企業25個,建成果蔬保鮮庫26座,形成蔬菜貯存、加工、包裝、運銷一體化的經營體系。實施蔬菜品牌戰略,武山“韭菜”“蒜苗”“豆角”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武山韭菜”入選“甘味”農產品品牌目錄,13類蔬菜28個產品被認定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成功舉辦7屆武山蔬菜博覽會,“武山蔬菜、天然好菜”的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綠色生態提品質。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制定14類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形成沼氣—種植—育苗—田園清潔熟化—廢膜回收利用的生態循環經濟產業鏈,在全省率先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網”,被命名為第一批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強化營銷拓渠道。健全完善市場營銷體系,探索推行“合作社+農戶+市場”“合作社+公司+農戶”等經營模式,建成蔬菜市場86個,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社82家、新型經營主體130多個,形成以國家級洛門蔬菜批發市場為龍頭、鄉鎮農貿市場為中心、微型產地市場為依托的蔬菜產銷網絡。實施蔬菜銷售“北上、西進、南下”策略,推行農超對接、電子商務等銷售模式,遠銷24個省、市。【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