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5-23
- 點擊:53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楊唯偉
初夏時節,渭源縣秦祁鄉生機盎然,走進位于秦祁鄉楊川村的渭源縣必亮養殖專業合作社,不時有牛叫聲從圈舍中傳出。
每天一早,合作社的負責人陳必亮就去檢查圈舍,察看牛群的健康狀況,喂飼料。“這是今天上午才出生的小牛犢,有點早產,這幾天得多費點心。”陳必亮指著一頭小牛介紹。
渭源縣必亮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已有11年時間,沐浴著政策的春風,一路茁壯發展。
“從之前的扶貧貼息貸款,到現在的養殖貸、糧改飼獎補等政策,我們都享受了,這些年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他坦言,作為當地返鄉創業的代表,對未來信心滿滿。
如今,該合作社不僅被列入渭源縣肉牛產業抓點示范點、糧改飼全株青貯玉米應用推廣項目示范基地,還成功被評定為甘肅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汽車在山間小路上盤旋前行,翻過一個山頭,在秦祁鄉笈笈溝村的半山腰,58歲的村民王懷華經營著一家合作社,主要養羊。
“我從2009年就開始養羊,2022年貸了15萬元貼息貸款,去年享受了7000元的糧改飼補助,有了政策支持,這些年合作社的發展很穩定,養殖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王懷華說。
秦祁鄉位于渭源縣北部干旱山區,素有養殖傳統。近年來,秦祁鄉堅持把發展畜草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增加群眾收入的舉措,持續推進畜草產業高質量發展。
秦祁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陳剛介紹,全鄉逐步形成以“農戶小群體養殖+合作社規模養殖+養殖企業科學養殖銷售”的牛羊養殖銷售模式和以“農戶+合作社+村集體+基地”的飼草種植模式,畜草產業鏈條正在逐步完善。
秦祁鄉持續抓好良種引進,依托“產業到戶”“畜牧貸”“以獎代補”等政策,引進肉牛400頭,引進種公羊600只,引進基礎母羊6000只。同時,全面推廣肉牛肉羊雜交改良,主推以杜湖、薩寒為主的肉羊雜交改良和以西門塔爾為主的肉牛凍配改良。
目前,秦祁鄉肉牛規模養殖戶達39戶、肉羊規模養殖戶達139戶,新建肉羊規模養殖場1個,畜牧業年產值達到1.3億元。
時下正值肉牛銷售旺季,臨近中午,在渭源縣路園鎮三河口村肉牛養殖小區,工人正在將80頭西門塔爾牛裝車,準備運往貴州。“這些牛全都是超過700公斤的大牛,膘肥體壯。”正在幫忙的三河口村黨支部書記馬立功向記者介紹。
路園鎮三河口村養殖產業基礎較好。為了推進產業規模化發展,2022年,渭源縣整體規劃,銜接爭取有關項目資金,在村里建成占地總面積113.5畝的肉牛養殖小區。
養殖小區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營、村集體監管、群眾參與、多方收益”的經營模式,通過招商引資引入定西宏騏源農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經營,資產歸村集體所有,企業每年進行分紅,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養殖小區現在存欄量700余頭,這都是動態的,生意活了,產業就旺了,去年銷售了約3000頭牛。”馬立功說。
隨著養殖小區的建成,“龍頭帶動+合作經營+群眾參與”產業發展模式全面鋪開,為當地肉牛產業發展增添了不少動力,大伙充滿了信心。
“養殖小區帶動了4個村發展村集體經濟,僅去年就給我們村分紅了60多萬元。”馬立功介紹,同時,養殖小區吸納了百余頭養殖規模的大戶3戶,養殖規模5至20頭的農戶300多戶,通過進行肥牛良種投放、收購、販運、銷售,形成完整閉環的養殖鏈條。
牧歌嘹亮,產業興旺。近年來,渭源縣堅持高標準創建示范,新建三河口、蒲河養殖小區,示范帶動建設養殖小區、合作社、養殖場450多個,國家級示范合作社2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8個、市級以上示范合作社37家。輻射發展肉牛、肉羊規模養殖戶8000余戶,全縣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