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5-28
- 點擊:45
- 來源:甘肅日報
劉伯霞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最終一環,是經濟運行的穩定器,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動力來源,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事關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擴大消費市場規模、增強消費能力、優化消費環境、創新消費場景,是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消費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社會民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力量。要適應新發展階段的客觀要求,回應社會不同收入群體對消費的關切,著力把擴大消費放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優先位置,以激發經營主體動力和活力、穩定就業為基礎,以提高社會保障和收入水平、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等為重點,采取切實有力措施,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
培育壯大新型消費。近年來,在科技賦能和消費需求升級共同驅動下,以網絡購物、互聯網+服務、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特征的新型消費蓬勃發展,對滿足居民生活需要、釋放消費潛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發揮了重要作用。要順應當前消費轉型升級新趨勢,大力發展數字消費、文化消費、綠色消費等潛力較大的新型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以新產品供給與新消費場景創造新需求,以新消費需求引領帶動消費市場穩步擴大,并促進新消費模式加快形成消費量。
鞏固擴大、提質升級傳統消費。大宗消費是穩定消費的壓艙石,要將新能源汽車、新型電子數碼產品、節能家電等新型產品作為穩定和擴大大宗消費的重要抓手,通過實施鼓勵消費的財稅、金融等激勵性政策措施,激發群眾的消費潛能。當前,消費結構優化升級趨勢明顯,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促進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協調聯動發展。要依托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化應用,打通線上線下本地化服務,發展新零售業態,培育“互聯網+社會服務”新模式,推動基于網絡平臺的數字消費成長,促進傳統銷售和服務實現轉型升級,加快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要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大力發展餐飲、文化旅游、體育賽事等服務性消費,促進服務消費需求快速釋放。
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收入是消費的主要決定因素,促進消費規模擴大和結構升級都離不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續提高。要切實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要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加大基層、農村和邊遠地區公共服務建設,切實保障群眾教育、醫療、住房等基本生活需求,以穩定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進而提振消費信心。
優化消費環境,改善消費預期。要加強對產品質量的源頭管控,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構建聯合激勵懲戒等長效機制,讓制假售假者受到持續威懾。商家要切實擔負起社會責任,恪守商業道德,把好產品質量關。消費者要樹立先進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科學、合理、文明消費,以法律為武器,積極主張、維護自身利益,堅決抵制各類侵權行為,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針對新消費新領域、新問題新痛點,要匯聚司法、行政、行業等多方力量,從法律、政策、環境等多維度出擊,不斷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營造消費氛圍,切實讓消費者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消費動力。
作者為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