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5-31
- 點擊:53
- 來源:天水日報
據天水日報報道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我市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和食用菌等特色產業,促進特色農業穩中增效,近3年累計投入財政銜接資金51.25億元、涉農整合資金48.29億元,支持特色產業全鏈條融合發展。目前,全市果品、蔬菜、中藥材面積分別達到230萬畝、111萬畝、26.5萬畝,綜合產值分別達到115億元、104億元、17億元。
秦州區楊家寺鎮立足氣候資源優勢,大力種植培育中藥材產業。近日,筆者來到楊家寺鎮鄭宋村的白芨種植園,看到一棵棵白芨生長良好,工作人員正在進行人工除草工作。
甘肅灝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春暉說:“我們的種植園一個月清理一次雜草,到冬天時,我們把白芨苗一部分進行移栽,一部分讓它‘冬眠’。”
據了解,鄭宋村白芨園總面積600余畝,有485個日光溫室大棚。白芨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生長喜溫暖、陰濕的環境,藥物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適用范圍廣、市場前景好。為促進楊家寺鎮中藥材產業發展,秦州區農業部門提供防凍、病蟲害防治、滴灌、溫濕度保持等方面的技術服務指導,助力白芨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白芨的生長周期是2-3年,畝產在2000公斤,現在是200元一公斤。今年計劃采收50個棚,我們的客戶很穩定,所以不愁銷售問題。”王春暉說。
麥積區東岔鎮桃花坪村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持續壯大食用菌木耳特色產業。日前,走進桃花坪村木耳種植基地,看到工人們正忙著給菌棒扎孔。這些工人多為桃花坪村的家庭婦女和不便外出的村民,木耳基地的建成讓他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我們依托區級銜接資金,建成木耳基地1處、木耳大棚30座。今年按照抱團發展、入股分紅的模式管理經營,由桃花坪村黨支部牽頭,其他村民入股分紅的模式種植食用菌木耳18棚,懸掛菌棒30萬袋,預計收益100萬元,其中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2萬元。”麥積區東岔鎮桃花坪村村委會副主任李超說。
桃花坪村結合當地氣候條件,通過引進先進的木耳種植技術,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確保木耳的產量和品質。同時,基地還聘請了專業技術人員,對村民進行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種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近年來,我市圍繞打造果菜畜藥高品質現代化特色農業先行區,深入實施現代寒旱特色農業“三年倍增”行動和提質增效行動,加快特色產業高質高效發展,圍繞做大做強果菜畜藥四大優勢特色產業,讓群眾豐產豐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新天水·天水日報通訊員崔磊?魏碧雲?王瑋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