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6-06
- 點擊:36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曹立萍
在不足10平方米的書房內,記者初見張忠山,眼前這位已是鮐背之年的老人,滿頭銀絲,精神矍鑠。談起甘肅金融業改革發展歷程,有說不完的話。
張忠山老人出生于1934年,1961年到甘肅參加工作,先后擔任中國人民銀行甘肅省分行金融研究所所長、蘭州城市信用聯合社理事長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自1978年到人行甘肅省分行工作以來,幾十年間,我親歷和見證了甘肅金融業改革發展的歷程。”張忠山老人向記者娓娓道來。
1978年,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大幕開啟,甘肅金融體制高度集中的局面被逐步打破,各家專業銀行相繼恢復和建立,金融業發生重大變革。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從事金融體制改革研究,沒有現成經驗可以照搬,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張忠山回憶,上世紀80年代初,甘肅金融體系還不夠完善,金融人才不足,企業要發展,貸款還得要指標,地方基礎設施建設也主要靠財政撥款,銀行貸款作為補充,提供流動資金,俗稱“打補丁”。
20世紀80到90年代,甘肅金融業正處于改革發展摸索時期,張忠山等金融理論研究學者先后提出了“金融機構要多樣化”“成立城市合作銀行”等觀點,為甘肅金融業改革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
1993年,由甘肅省金融學會、甘肅省社科活動基金、中國金融學會聯合出資,成立了三金城市合作信用社。
“三金信用社的成立,是金融機構多樣化理論實踐的重要成果。”張忠山介紹,三金信用社專門給小企業客戶做電匯,由于服務質優,方便快捷,深受小商戶的歡迎。
20世紀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繁榮發展,全國范圍的城市信用合作社開始向城市合作銀行過渡。
1996年,蘭州市55家信用社成立蘭州城市信用合作社聯合社,聯合社設立理事會。張忠山當時負責完成55家信用社與原組建單位的脫鉤任務。
1997年6月,蘭州城市合作銀行在蘭州城市信用合作社聯合社的基礎上組建成立,1998年改名為蘭州市商業銀行,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首家地方性商業銀行,這就是現在蘭州銀行的雛形。
“城市合作銀行剛提出來的時候,很多人認為想法不現實。但現在,城市合作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比比皆是,我們業界當時提出關于多層次金融體系也被現實印證。”張忠山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金融業實現快速發展,逐漸形成以銀行為主體,證券、保險、期貨、基金、信托等多種金融機構并存,全國性、區域性、地方性金融機構協調發展、分工完備的金融組織體系。
截至2023年末,甘肅銀行業資產規模達到3.84萬億元,是十年前的2.68倍;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75萬億元,是十年前的3.54倍。
“多年來在金融行業工作,我與甘肅金融同進步、共成長。”張忠山告訴記者,他雖然退休很多年,但一直關心關注甘肅金融業發展。他說,金融其實很簡單,說到底就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當前我們必須堅持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