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6-26
- 點擊:0
- 來源:隴南日報
徽縣瑞豐現代農業科技責任公司千頭肉牛養殖基地。隴南日報記者?冉創昌?攝
隴南日報記者?楊麗君
“哞、哞……”近日,走進位于徽縣伏家鎮山莊村的徽縣瑞豐現代農業科技責任公司千頭肉牛養殖基地,牛叫聲此起彼伏,一排排鋼結構的標準化牛舍,如同“聯排公寓”映入眼簾,工人正沿著食槽投放草料,膘肥體壯的西門塔爾牛低著頭悠閑地咀嚼。
在這里,從場區到場間,聞不到一點異味。記者了解到,該養殖基地采用了國內先進的發酵床養殖技術散養肉牛,是目前省內第一家發酵床養牛場。
“這是發酵床,里面鋪撒著生物發酵菌種與輔料稻殼、鋸末、玉米面等。”徽縣畜牧獸醫站站長蔡應生指著牛腳下的“黑土地”詳細介紹道,就是通過這些發酵菌分解牛糞,讓牛場干燥無臭味,變成生物有機肥后直接還田。
“發酵床中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牛舔食大量有益菌,不僅能夠預防疾病,肉質也更加鮮嫩緊密。”蔡應生說,這項技術的運用還直接降低了養殖成本,中途無需人工清糞、打掃圈舍,飼養人員僅需兩到三人,和之前的小型肉牛場相比,環境問題很好地得以解決。
智慧養殖效益高。該養殖場還采用了環境監測系統,一旦溫度、濕度、氨氣等環境數據出現異常,系統便會立即報警。
“我們已建成標準化牛舍5棟,飼料及干草棚600平方米,青貯池4個2520立方米,先后從寧夏、吉林引進西門塔爾良種肉牛共400頭。目前,肉牛養殖存欄量位居全市第一。”徽縣瑞豐現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法人豆恒怡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壯大肉牛產業,帶富一方百姓。據了解,這個項目建成達產后,年飼養量1300多頭。每年可出欄肉牛350頭以上,總產值達到880萬元以上。年消化玉米秸稈及飼料5000多噸,增加農戶收入84萬元,解決用工3000多人次,增加農民務工收入50萬元以上。
瑞豐農業是徽縣大力發展肉牛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兩年來,徽縣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有實力的肉牛企業來做大體量,并帶動當地養殖戶提升飼養水平,產業發展態勢強勁。2023年,徽縣新建千頭牛場4個,其中瑞豐農業、富發農業、永弘嘉元已陸續投產;金徽農業萬頭肉牛養殖基地一期3000頭/年建設項目動工興建,年內投產。
智慧養殖賦能牛產業向“新”提“質”。蔡應生介紹,今年來,徽縣持續做好肉牛項目建設引大引強引龍頭工作,積極謀劃推進肉牛養殖項目4個,計劃總投資10730萬元,全力推動肉牛產業向規模化、特色化、生態化方向發展。
在位于徽縣栗川鎮閆莊村的甘肅富發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標準化肉牛養殖場,這里已建成標準化牛舍4棟占地3640平方米,首批引進了良種肉牛200頭,目前牛長勢良好。二期計劃新建標準化牛舍4棟和相配套的飼養設施。
“項目達產后可養殖肉牛1000頭,出欄500多頭,銷售額達800多萬元,利潤220多萬元,帶動農戶種植飼草等100多戶,增收150多萬元。”富發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廠長高原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徽縣以就地消納、能量循環、綜合利用為主線,探索形成“畜牧養殖—有機肥生產—蔬菜種植—玉米基地—秸稈資源化利用”種養循環模式。截至目前,全縣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設備配套率達到75%,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1.44%;全縣飼草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飼草年產量可達7.88萬噸,秸稈50萬噸。
發展牛產業,壯大“牛經濟”。目前,徽縣肉牛存欄2.1萬頭,出欄1.04萬頭,產值1.87億元,帶動1.8萬戶群眾實現穩定增收,通過以“產業+”模式推進牛產業規模不斷提升,引領帶動全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