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6-28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鮮靜林
當前,推進新型工業化需要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規律,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推進產業體系現代化、創新體系現代化、要素配置現代化、制造模式現代化、產業治理現代化。
推進產業體系現代化,建設多業態梯度共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創新。甘肅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推動石化、有色、煤炭、電力等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用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機遇,推進“設備換芯”“生產換線”,增強傳統產業發展活力,加快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對生產線和業務流程進行改造升級,系統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二是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綠色低碳等交叉融合為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趨勢,推動數字經濟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發展模式和企業形態發生根本性變革,搶占競爭制高點,掌握發展主動權。三是加快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圍繞類腦智能、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領域,探索建立新技術、新業態應用場景,加快新興領域技術工程化、產業化。
推進創新體系現代化,構建高水平自立自強的產業創新體系。一是全面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大企業在創新資源配置、創新方向選擇、創新成果應用等方面的主導權,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二是搶抓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契機,通過省部共建、省院合作模式,建設重點產業中試和應用驗證平臺,爭取創建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及企業研發中心。三是完善創新政策環境,強化科研領域、工業領域的多部門聯動,通過政策扶持等,鼓勵企業加強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應用,促進產業升級和產品創新。
推進要素配置現代化,建設營造有利于工業發展的生產要素體系。一是針對新型工業化所帶來的新需求、新領域,突出企業在人才引進和培育中的主體地位,優化完善高技能產業人才培養、評價、激勵等制度體系,有效解決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人才緊缺問題。二是強化資源要素支撐,優化工業用地制度,推動土地、人才、能源、數據等重點要素向工業流動。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標準地”改革和信用承諾制改革,優先保障工業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用地。三是完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對技術創新、中小企業發展、綠色低碳發展等領域支持,深化產融對接合作,推動形成全周期、全類型、全覆蓋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網絡,切實緩解制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
推進制造模式現代化,建設高端智能綠色的先進制造體系。一是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提升制造業數字化水平,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引導企業利用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改造既有工藝和設備,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二是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按照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推動重點行業低碳轉型,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全面推進節能節水工作。三是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大力發展優質制造,推動質量管理技術與工具創新和應用,弘揚品牌文化,提升制造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
推進產業治理現代化,完善開放包容的工業治理體系。一是持續編制綜合性、行業性、區域性的發展規劃并進行滾動評估、更新,強化制造業發展設計的一致性、連續性,促進各方凝聚共識、積聚力量。二是加快產業政策轉型,推動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協同,推動產業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三是推進數字治理等新型治理模式,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進行預警監測、科學決策和精準施策,為工業治理效率提升、業務和產業優化、組織架構升級、精益運營與科學決策賦能。
作者為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