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7-03
- 點擊:0
- 來源:城關發布
“山瞰城景,城觀山色。”蘭州人抬頭可見的蘭山公園作為蘭州旅游的一張特色明信片,以看得見的美景、嘗得到的滋味、留得住的鄉愁為特色受到各方游客的青睞。一閣、一廊、一片山野,勾連出城關區鄉村振興示范帶獨特的風貌。伏龍坪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依托山水田園等生態基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助力宜居宜業宜游鄉村振興示范帶從“規劃圖”變成“實景圖”。
美麗鄉村激活“美麗經濟”
伏龍坪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偎依在大美蘭山,依托區位優勢發展特色農業。近年來,街道統籌推進“千萬工程”,創新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通過提升改造頭營村農家樂、建設蘭山小鎮園區道路,鼓勵創客投身鄉村旅游發展,成功打造了一批“網紅”農家樂,并使其農家樂成為皋蘭山地區鄉村振興的一面旗幟。街道還以三營村紅色文化為底蘊、以離城區最近的卓家溝村特色經濟為助力,大力發展采摘、認耕、垂釣、紅色基地學習等旅游觀光項目,堅持發展經濟、傳承文化、保護生態及改善民生相結合,探索建立一批“政府引導、產業引領、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美麗鄉村,助力農民持續增收。
蘭山小鎮是一家改造后的農家樂,輕奢的風格和多元的業態更適合年輕人追尋夢想的生活。作為蘭山小鎮的股東之一的郭永虎認為,蘭山的農家樂已經有了質的提升,更加考慮游客的體驗感和舒適度。在這里,農家樂不僅僅是個吃農家飯的地方,更是市民游客心靈棲息的地方。郭永虎說,他是通過村合作社入股蘭山小鎮,同時他自己也經營一家農家樂,他們也希望通過頭部農家樂的帶動,促進蘭山農家樂整體提質,讓蘭州人在最近的距離找到最愜意的休閑地。街道還為打造“蘭山煙雨農文旅鄉村振興示范帶”,對全域旅游的空間形態、產業布局、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進行全面規劃、系統設計,根據街道轄區6個行政村擁有的耕地資源、鄉村糧田蔬菜、產業化農園地等特有產品,打造成類型多樣、各具特色、具有標桿性的特色美麗鄉村,以點帶面、推動蘭山全域發展。
特色農業賦能鄉村旅游
“我們村的杏子熟了,不僅個大而且紅潤,通過杏子等經濟作物,鼓起了村民的錢包。”卓家溝村專職黨組書記李思艷介紹,該村距離萬和城僅2.4公里,是離城區最近的山地農業村,全村有44戶100多個村民。上世紀80年代種植早酥梨等經濟林,隨著退耕還林的推進,大田作物基本被林果業所取代,目前種植各類果樹200畝,包括杏樹、桃樹、梨樹、蘋果樹、核桃樹,共2萬余株。由于離城近,形成了村民農閑務工,農忙務農,白天在城,晚上在村新的生活方式。
走進伏龍坪街道三營村的山頂,一座魚菜共生的特殊的日光溫室映入眼簾。經營者許強表示,溫室里的6個魚池都是2米深的高密度養魚。大棚里種植的植物都是水培,魚塘魚類的排泄物是水培植物的營養來源,排泄物通過水培植物吸收進化后重新回到魚池,這樣就可以形成24小時不間斷的生態循環,通過循環一年可培育10茬新鮮的綠色蔬菜。今后將繼續通過魚菜共生系統,選擇更多適合蘭山養殖魚的品種,打造蘭山漁業養殖業基地,為蘭州漁業空白增添力量。
“大棚就是一個生態空間,小朋友來一定非常喜歡,還能學到知識。”許強在介紹種養模式時,順手掀開泡沫板,里面藏著小蝦和泥鰍,驚喜無處不在。三營村黨支部副書記馬振福說:“近年來,村里致力于發展‘溫室農耕’,目前已有5座溫室大棚,正在建設1座日光溫室大棚,大棚里種植的果蔬在觀光采摘的同時還會開展研學旅游,尤其小塊田里種的各種蔬菜采摘后就可在農家樂涮火鍋,通過打造綜合性的農業項目,以多種形式促進村經濟發展。”
“村村萬樹”營造良好生態
“我們年年夏天都來蘭山游玩,今年的路面明顯比往年干凈多了,道路順暢多了,植被也更加豐富了”家住在平涼路的張先生說道。伏龍坪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村村萬樹”為目標,深入推進“村村萬樹·綠美鄉村”綠化活動,系統實施農戶庭院、道路沿線、公共空間綠化工程,在伏龍坪街道種植苗木460棵,其中頭營村沿線種植云杉200棵;民族村、二營村伏直公路種植杏梅70棵;三營村營盤嶺區域種植杏梅70棵;卓家溝村村道沿線種植杏梅120棵。同時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全面落實和美鄉村建設工作部署,將和美鄉村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有力抓手,著力打造村美院凈鄉風好、業興民富集體強的和美鄉村。
各村定期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由村兩委成員帶頭,公益性崗位人員、志愿者齊上陣,從“細”處入手、往“實”處用力,集中對公路沿線、村組道路、溝渠等重點區域的旁逸斜出樹木、死樹、淤泥、雜草、生產生活垃圾進行全面清理打掃,對亂堆亂放行為進行集中治理,不斷提升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成效,持續扮靚鄉村環境。同時,各村積極入戶向群眾面對面宣傳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教育引導群眾提升環保意識,自覺維護村莊環境,推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支持、人人共享的人居環境整治氛圍。
“近年來,我們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壯大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重點發展高科技規模農業和文化旅游觀光產業。”城關區伏龍坪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工作人員說,街道將“廁所革命”“垃圾革命”“風貌革命”等一系列工作貫穿于農家樂轉型升級中,以產業發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生態建設,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