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7-16
- 點擊:0
- 來源:金昌日報
據金昌日報報道 科技創新能為傳統企業帶來哪些變化與活力?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特別節目《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播出《富民興隴向“新”發力》,在“能源甘肅”一欄中,央視記者用直播方式探訪金川集團“5G+智慧采礦”“手撕鎳”生產線,展現金川集團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促進優勢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我市通過龍頭企業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讓“老大笨粗”的產業向“高精尖特”發展,產業鏈和價值鏈也向中高端邁進。在金川集團龍首礦智能車間,在“5G+”的加持下,礦區電機車的運行真正實現了“人車分離”。過去需要12個工人在井下現場工作,現在只需要6個人在智能車間就可以輕松完成。無人駕駛技術在井上井下的智能化聯動,讓礦工從狹小逼仄悶熱的車廂轉移到寬敞明亮有空調的辦公區。
科技創新不僅改善了礦工的工作環境,更提升了效率。過去一列車完成一趟拉運需要45分鐘,現在只需要30分鐘。有一個數據可以直觀地反映科技創新帶來的效益——2019年上半年,龍首礦完成運輸量是155萬噸,今年上半年完成了207萬噸,提高了33%。
不僅如此,“5G+”全系統、全流程智能管控如今也在企業的多個生產領域中廣泛應用。采礦開5G礦運卡車,通過機器視覺就能完成智慧選礦,鎳成品包裝也由機械臂完成……科技創新正在讓這家老牌國企煥發新的活力。
在金川集團鎳合金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有一種薄如蟬翼的純鎳鉑材產品,名叫“手撕鎳”,厚度僅有0.05毫米。生產“手撕鎳”的原料是厚度達80毫米純鎳板坯。從80毫米到0.05毫米,這1600倍的厚度差距需要經過熔煉、鍛造、熱冷軋三個關鍵階段33道工序,一環扣一環,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現差錯。只有掌握高性能真空熔煉技術和綜合加工技術,擁有優良的裝備水平,才能產出如此超硬超薄高精度的鎳帶,這正體現了金川鎳帶加工的超高水平。
“手撕鎳”主要應用于新能源鋰離子電池極片、氯堿化工及有機氯化物的生產、電子儀表零件、各種耐強堿的設備、特殊燈具以及電真空器件等結構零件。從笨重的電解鎳板到超薄的純鎳帶產品,科技創新讓初級工業產品變成了戰略性新材料,讓鎳的身價翻了一番。
同時,圍繞龍頭企業,金昌也在打造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兩個千億級產業鏈,實現產能就地消化,推動新能源產業升級。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金昌正向“新”求變、以“質”謀遠,加快形成先進生產力,為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記者劉歡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