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7-29
- 點擊:0
-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房惠玲
盛夏時節,萬木蔥蘢,生機勃發。行走在色彩斑斕的隴原大地上,天津元素隨處可見。
從渤海之濱到黃土高原,一座東西部協作之橋,讓天津、甘肅并肩攜手走過了28個春秋。從1996年中央確定對口幫扶以來,天津傾注真情實意,投入真金白銀,為甘肅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巨大支持,與甘肅建立了緊密的結對幫扶關系,書寫了感人至深的“津甘山海情”。
傾情幫扶同心筑夢
走進武威市古浪縣,從八步沙羊產業鏈服務中心到富民新村再到武威金宇牧光互補產業園……處處可見天津薊州對口幫扶武威古浪的印跡。
在古浪縣干城鄉富民新村的日光溫室里,一排排長勢旺盛的西紅柿秧苗上掛滿了成熟的西紅柿,農戶正忙著采摘最后一茬西紅柿。
古浪縣干城鄉黨委書記朵海云說:“借助天津市薊州區力量支持,我們把產業振興作為推動搬遷群眾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聚焦日光溫室精細果蔬、牛羊舍飼養殖兩項主導產業,統籌東西部協作扶持項目資金,累計投資3131萬元,先后實施了230座日光溫室水肥一體化設備安裝、540座養殖暖棚改造提升項目,并新建400座養殖暖棚,促進群眾‘家門口’的產業提質增效。”
在天津市薊州區傾情幫扶下,富民新村培育壯大富民產業、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耳目一新的發展成就。2020年以來,天津市薊州區累計投入幫扶資金、物資共計4343.8萬元,落實產業就業、基礎設施、生態建設、民生保障等方面幫扶項目21項,為富民新村鞏固脫貧成效、推動鄉村振興、建設和美鄉村打下了堅實基礎。
進入“十四五”,津甘東西部協作步入新階段。3年多以來,天津市委、市政府累計向甘肅投入財政援助資金64.5億元,實施協作項目3800余個;選派干部人才4381人;幫助引進企業550家,到位資金74.9億元,幫助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37.4萬人次,推動津甘東西部協作不斷向縱深拓展。
山海情深碩果累累
親情越走越近,合作越來越深,碩果越結越多。
“作為甘肅武威的娃娃,能為家鄉出力是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天津市甘肅商會會長馬愛琴說,天津甘肅商會成立于2015年,累計為甘肅招商引資50多億元,銷售甘肅特色農產品5億多元,帶動就業十幾萬人次,落實助學助困、各項公益捐款捐物3000多萬元。商會圍繞甘肅各地特色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設立“津甘協作發展基地”,引導會員企業投資建設有機肥廠、金銀花種植基地、農產品加工廠、自動化面粉加工車間和中藥飲片加工廠等多個項目,以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等領域的創新成果,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向中高端延伸,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提升全產業鏈價值。
為了讓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的“天津方案”有機會在隴原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2023年年底,天津農交所為甘肅省農業農村廳搭建了省級農村產權流轉監管平臺,幫助形成甘肅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監管“一張網”的格局。協助甘肅建成了蘭州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在產品研發、規則制定、系統建設、人員培訓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和無償援助。同時,天津農交所與張掖市甘州區、酒泉市肅州區、敦煌市也達成市場共建合作意向。
協作同謀劃津甘共振興
今年以來,在天津市傾力幫助下,全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堅持“守底線、增動力、促振興”協同推進,統籌實施協作幫扶“四項行動”,全省東西部協作工作呈現出多層次交流、多方式協作、多領域合作的良好態勢。
據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金泉介紹,今年全省圍繞“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投入60%以上的援助資金重點支持實施特色產業提升項目364個,做大做強蘭州高原夏菜、東鄉貢羊等一批聯農帶農作用明顯的優勢產業。引進山東惠發集團等企業,大力推進良種繁育體系和屠宰及精深加工基地建設,今年年底肉牛全產業鏈產值可達到820億元,肉羊全產業鏈產值達到961億元。以定西為核心輻射帶動馬鈴薯產業快速發展,實施萬畝高產示范項目,推廣高產優質品種,加強農機裝備研發應用,全產業鏈產值達到350億元。聚焦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引導天津提爾科技、卓朗科技等企業在慶陽落地投產,助力打造千億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各市縣主動赴東部協作區考察對接,招引落地企業168家、投資額11.24億元,促成紅日藥業、華熙生物等一大批龍頭企業來甘投資興業。持續發揮“津甘技工”勞務協作品牌優勢,“天馬焊工”“蘭州拉面師”等51個省級勞務品牌走進東西部協作省份。
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吳苓表示,今年天津全面啟動了消費幫扶重點城市建設,積極推動消費幫扶與新場景新業態融合。將會同甘肅方面攜手推進“甘味入津”品牌建設,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甘味入津”展銷推介活動,融入夜經濟,進入潮流打卡地,持續擴大“甘味”在津認可度和影響力。探索“旅游+”消費幫扶模式,擴大“如意甘肅”文旅宣傳推介,致力區域間文旅融合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合作,為深化津甘協作拓展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