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8-29
- 點擊:0
- 來源:張掖日報
張掖日報記者李惠實習生陳曉麗
在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帶山丹縣,這里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土壤肥沃,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氣候條件,為高原夏菜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如今,高原夏菜已成為山丹縣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不僅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更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清晨的露珠還掛在油綠的菜葉上,陽光透過云層,溫柔地灑在連片的西蘭花田上。這是該縣陳戶鎮崖頭村3000多畝高原夏菜種植基地的日常景象。“我們種植的西蘭花經濟效益高,生長周期短,種下兩個月左右就可采摘銷售。”陳戶鎮寺溝村村委會副主任李玉興介紹,去年,陳戶鎮西蘭花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并輻射到位奇、清泉等鄉鎮,畝產值7000元左右,全部出口銷售,總產值達7000多萬元。
在產業的強勁帶動下,農民增收之路也愈發寬廣。時下,正值西蘭花采收季,崖頭村連片種植的西蘭花長勢旺盛,前來務工的村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正在進行西蘭花采摘作業。“我們20個人一組進行采摘和裝車,每人每天能掙200多元。”村民杲鵬一邊忙著采摘一邊高興地說:“以前我們村沒有產業,大家只能外出打工,現在村里有了高原夏菜產業,我們既能在家門口掙錢,又能照顧家庭,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
為實現高原夏菜產業的循環、梯次和全鏈增值,陳戶鎮積極推行產業融合與鏈條延伸策略,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注冊成立山丹縣馨源菇瀚種植專業合作社,實現從單一作物種植向多元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轉變。如今,陳戶鎮的高原夏菜已形成集育苗、種植、儲藏、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構建了從田間到餐桌、從產品到商品的全鏈條產業體系,并通過冷鏈物流直達的方式暢銷上海、重慶等地,還出口到新加坡等海外市場,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菜”。“我們現在主要做西蘭花的分揀、打包和發貨,每天都有7.5萬公斤左右的成品從這里發出去。”山丹縣馨源菇瀚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理李軍山說。
塑造品牌與拓寬市場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劑。近年來,陳戶鎮把產業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通過精選產業、打造龍頭企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扶持資金、培育服務體系等“五個一”模式,打響“寺溝西蘭花”“岸頭蘆筍”等一批區域公用品牌,為將高原夏菜產業基地打造成全縣優勢農業生產基地凝聚磅礴力量,不僅帶動了冷鏈物流、蔬菜加工、電商銷售等發展,還帶動了餐飲、物流等服務業融合發展,產品產值突破7000萬元,實現了單一種植到多種類、全產業鏈的華麗轉身。同時,陳戶鎮按照發展統一規劃、項目統一布局、產業統一鏈接、市場統一對接的“四個統一”原則,建成西蘭花和蘆筍兩個1萬畝產業基地,形成“以點串線帶面、多級聯動突破”的高原夏菜產業發展新格局,為沿山干旱地區特色農業發展蹚出了一條新路子,也在產業興、鄉村美、群眾富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