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9-05
- 點擊:0
- 來源:隴南日報
隴南日報記者張埥尚敏賢李北見習記者安昊森
走進徽縣伏家鎮瑞豐現代農業科技責任公司千頭肉牛養殖基地,圈舍整潔如新,工作人員正在給食槽添加飼草,一頭頭西門塔爾肉牛體格壯碩、毛皮油亮,在寬敞明亮的牛舍里“閑庭信步”。
“以前我們養牛一個棚就要五六個人看著,現在一兩個人就能干完日常的養護工作。”瑞豐現代農業科技責任公司負責人豆恒怡說,智慧養牛的新方式極大提高了肉牛養殖的效率。
豆恒怡所說的智慧養牛新方式,就是養殖基地采用的先進發酵床養殖技術。
發酵床養殖技術是利用生物發酵菌種與輔料稻殼、鋸末、玉米面等攪拌均勻,鋪灑在牛床上,牛的糞便、尿液與菌種發生反應,使其達到無味、干燥,變成生物有機肥,直接還田,以達到綠色環保的作用。
“這個基地是省內第一家采用發酵床養牛技術的養殖基地。這個技術的采用能夠減少養殖場的臭氣排放和污染,更好地預防牛的各類疾病,提高牛肉品質,還能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益。”徽縣畜牧獸醫站站長蔡應生說。
目前,該基地已建成標準化牛舍5棟,飼料及干草棚600平方米,青貯池4個2520立方米,引進良種肉牛200頭。
瑞豐農業只是徽縣深入建設全省畜牧養殖大縣、強縣的一個“切面”。
近年來,徽縣立足“農業優先型”縣域發展定位,著力實施畜牧養殖“11421”增量行動,大力發展肉牛、生豬等養殖產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依托項目帶動,著力擴規模、夯基礎、建機制、提質效,堅持工業化思維和鏈條化路徑,引領帶動全縣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樓房式廠房、全自動喂養……在徽縣城關鎮王莊村興疆牧歌仔豬繁育基地里,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配套自動投喂、降溫采暖、消毒防疫、儲存轉運和糞污資源化利用等設施設備,讓生豬養殖搭上智能化“快車”,實現生態效益和產業效益的雙贏。
前不久,徽縣人民政府·阿克蘇興疆牧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百萬生豬強縣建設項目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舉行,達成了生豬養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的新合作共識,未來將持續打造飼料育種、養殖、生產、屠宰加工等方面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實現生豬養殖產業的長足發展。
“今年全縣全面落實生豬養殖‘1178’發展規劃,已建成一個核心種豬場,三個萬頭豬場,徽潤農業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即將竣工投產,富民農業20萬頭、中康利榆樹3萬頭、牧達農業高橋2萬頭生豬養殖場土地流轉、設計等前期工作,即將開工建設……”蔡應生介紹道。
不止是肉牛和生豬養殖見實效,徽縣也不斷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全力構建高質高效畜牧養殖體系。
在南北山區鄉鎮重點發展牛羊草食畜繁育和中蜂養殖產業,在中部川區鄉鎮重點發展生豬和肉牛養殖循環農業,在養殖基礎和資源條件好的區域,積極發展肉兔、冷水魚、大鯢等特種養殖,逐步形成特色鮮明、優勢集聚、多元共生的畜牧養殖產業新布局。
目前,全縣肉牛、肉羊、生豬、家禽良種率分別達到95%、83%、99%、94%,中蜂繼箱飼養率達50%以上,農作物秸稈轉化利用率達到59%,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2.5%。
鄉村要振興,產業做支撐。“用務實有效的舉措,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為推動徽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徽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斌說。
下一步,徽縣將積極探索新方法、新舉措,通過抓點示范、推廣應用、人才培養、分步推進等措施,全力打造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調控有效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走出一條科學、綠色、可持續的畜牧養殖產業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