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7-17
- 點擊:0
- 來源:中國旅游報
游客在享受自然風光、體驗文化魅力的同時,化身景區美化的守護者,營造出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換來景區更加干凈整潔的治理成效。
近日,甘肅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開展“垃圾尋寶”活動引發廣泛關注。景區給游客發垃圾袋、送小禮品,鼓勵游客撿拾垃圾。
旅游旺季到來,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成為眾多游客心目中的熱門打卡地。進入7月以來,景區日均接待游客達2萬人次,景區內的垃圾清理問題也隨之凸顯,給環衛工人帶來了一定工作壓力。為應對這一挑戰,景區創新推出主題為“游客為景區‘洗臉’,景區送禮物留念”的環保活動。
游客隨手亂扔垃圾,一直是困擾景區的棘手問題。這些垃圾不僅會影響景區衛生,也會對景區的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如何處理游客產生的垃圾,是景區最為頭疼的事情之一。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發起環保活動,鼓勵游客收集景區內的垃圾,景區管理方會送上具有敦煌元素的小禮物表示感謝。通過“垃圾換禮品”這一創新方式,不僅能讓垃圾的末端清掃轉化為源頭減量,有效減輕景區垃圾清掃壓力,也實現了游客與景區之間的良性互動,使景區每日需清運的垃圾得以大幅減少。
環境保護法第六條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采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從這個層面上講,“游客為景區‘洗臉’”活動,實際上就是游客自覺踐行環境保護義務的行為。
同時,景區開展環保活動,也是提升游客環保意識、倡導文明旅游的行動。旅游法第十三條規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可以說,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開展的環保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公眾參與環保行動的熱情,也提升了景區的整體形象。
事實上,類似“垃圾換禮品”的做法并非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獨有。例如,江西武功山景區依托物質獎勵機制,讓游客通過撿拾垃圾的方式,換取相應獎品;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開展“垃圾換水·喚回文明”項目;海南省文昌市木蘭灣試點游客用垃圾兌換椰子、飲料等禮品;江蘇句容茅山景區推出“我在茅山修煉撿瓶子”活動,用垃圾兌換文創雪糕、冰箱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草原則鼓勵游客用垃圾換門票、文創產品……
事實證明,這種機制創新已經在我國多地進行了形式多樣、生動具體的實踐。游客在享受自然風光、體驗文化魅力的同時,化身景區美化的守護者,營造出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換來景區更加干凈整潔的治理成效。
期待各地不斷轉變觀念,持續探索新機制新方式,讓廣大游客共同參與,爭做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的踐行者,開啟“綠色之旅”“環保之旅”“文明之旅”,讓文明旅游成為和諧美麗的風景。(文/吳睿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