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6-19
- 點擊:8
- 來源:甘肅日報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數字經濟賦能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彰顯,有力促進縣域內產業升級和轉型,提高產業附加值和競爭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持續探索縣域數字經濟發展路徑,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增強縣域產業發展支撐力。
堅持系統觀念,加強資源整合。系統謀劃數字經濟和強縣域行動融合發展,根據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優勢和問題,瞄準需求要點,形成重點領域數字化轉型計劃。激發協同效應,從鼓勵應用創新、加強產業引導、引進專業人才、加大財政投入、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等方面協同推進數字經濟。提升“上云用數賦智”服務,建立政府、金融機構、平臺、中小微企業聯動機制,建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開發輕量應用和微服務,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
強化數字賦能,加快產業數字化。通過數字化應用場景的研發推廣,推動新興數字化產業發展,不斷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智慧園區建設,充分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手段,建設基于綜合展示為核心的、園區設備設施運行狀態可視化管理為基礎的、園區應急指揮調度及移動端應用為一體的綜合型智慧園區管理平臺,積極鼓勵支持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引導培育數字車間、智能工廠,切實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拓展智慧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數字技術在種植業、畜牧業以及農牧產品加工深度融合應用,將其全面應用到生產、加工、物流、銷售各環節,建立“生產有記錄、物流有路線、消費有保障”的全覆蓋質量可追溯體系和線上線下雙銷售流通模式,加快智慧物流配送中心和快遞網點普及運用。
深化數字治理,提升服務水平。完善數字政府平臺建設,深化數據共享應用,做好政務服務平臺建管運維各項工作,繼續完善政務數據、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的管理、共享、利用,實現數據資源應共享盡共享。提高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常態化宣講政務服務平臺事項網上申報具體操作流程,鼓勵帶動辦事群眾通過網上申報事項,“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豐富“互聯網+”模式,持續推動“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法律”“互聯網+文化”“互聯網+便民服務”覆蓋率和有效使用度,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加強管理監督,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健全并嚴格執行數字經濟領域的法規制度,引導規范數字經濟有序健康發展。建立健全數字經濟多元共治體系,處理好數據共享和安全的關系,構建數據安全風險預警與防控體系,運用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等新技術,探索建立數據產權全鏈條保護機制,提升數據安全保障能力,特別要加強個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保護新消費時代消費者合法權益。
培育數字人才,打牢發展基礎。數字人才是傳統產業轉型和新型產業發展的關鍵。要強化與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在基礎研究、產品研發、創新應用、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等方面達成更多交流合作,為工農業和文旅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注重綜合施策,積極引進數字化、信息化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人才待遇和發展機會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實現“長久留才”,積極培養本土數字人才,分類建立人才庫,建強數字專業人才隊伍,逐步打牢不同行業、不同領域數字化發展基礎。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發展短板?;A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新型基礎設施是數字賦能的基礎和保障。要提升網絡普及率及運用效果,降低網費,提高網速和穩定性,避免產生因網絡問題造成數字技術“用不好”或“不好用”的問題。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通與上級部門信息梗阻,推進重要工農業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共享開放、有效整合,統籌推進城鄉信息資源整合運用,打通條塊分割的信息系統,推廣“多站合一、一站多用”,彌合數據鴻溝。
提升數字素養,激發內生動力。要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數字品德,主動遵守數字社會行為規范、合法進行數字世界交往以及積極參與數字空間治理,練就遭遇網絡風險、數字危機及網絡暴力時進行自我保護和妥善解決的能力。提高群眾數字工具運用能力,針對典型數字化問題開展精準化培訓,通過體驗學習、經驗交流等方式,讓群眾“看得到”也“摸得著”數字技術帶來的好處,打牢數字技術應用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