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9-01
- 點擊:1874
- 來源:省發改委網站
8月31日,記者從省政府召開的甘肅祁連山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成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經過省市縣三級和有關部門的艱苦努力,甘肅祁連山生態問題整改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共涉及的8大類31項整改任務中,有明確整改時限的21項已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需長期推進的10項整改任務已納入日常工作持續推進。
省政府制定印發祁連山保護區礦業權、水電站、旅游設施等分類退出辦法及補償方案,保護區內144宗礦業權已通過注銷式、扣除式、補償式3種方式全部退出并完成補償工作;42座水電站已完成分類處置,9座在建水電站退出7座、保留2座,33座已建成水電站關停退出3座、規范運營30座;25個旅游設施項目已按差別化整治措施完成分類整改。保護區所有草原納入草原補獎政策范圍,已完成21.97萬羊單位減畜任務,傳統共牧區放牧牲畜全部退出并實行禁牧管理。保護區567萬畝林權證與草原證“一地兩證”重疊區域調查核實,建立了統一的數據庫并確權頒證。
省政府出臺《甘肅祁連山地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實施方案》,完成祁連山地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出臺實施《甘肅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將祁連山冰川與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10個縣納入范圍,嚴禁發展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產業;出臺實施規范祁連山等自然保護區項目審批建設監管、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文件,確保各類生態治理項目建設合規依法。祁連山保護區核心區208戶701名農牧民已全部搬遷,遷出區住宅及棚圈全部拆除。
2017年以來,省政府多渠道籌措資金,共落實祁連山地區中央和省級各類生態保護資金195億元,支持祁連山生態環境治理。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規劃累計下達投資38.56億元,確保規劃確定的林地保護、草地保護、濕地保護等7大類建設任務全部完成。統籌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作,張掖、武威兩市規劃實施的林草植被恢復、礦山環境治理、防風固沙造林、水環境保護治理等項目完成投資76.4億元,建設任務全部完成。另外,積極爭取財政部將我省祁連山地區11個縣區全部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范圍,2017-2020年累計下達轉移支付補助資金31.41億元。
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甘肅省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省市縣各級政府將清理整治祁連山地區違法違規活動作為重要內容,加強督導檢查,持續跟蹤推進;組織開展祁連山地區森林、草地、濕地、冰川等生態系統監測,對保護區人類活動現象定期進行衛星遙感監測,嚴防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發生;編制完成并上報了2017-2020年度《祁連山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狀況監測評價報告》《祁連山地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報告》;開展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回頭看”,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交辦、建立臺賬、分類施策,督促按期整改完成,確保整改工作扎實見效。
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祁連山保護區將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積極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體制機制,持續做好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不斷推進祁連山綠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