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協同“探”綠共享美麗成果
- 時間:2024-02-28
- 點擊:3
- 來源:中國發展改革報社
協同發展戰略提出十年來,京津冀地區從昔日煙霧彌漫到如今碧空如洗,三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顯著,豐碩成果讓人欣喜,成為綠色治理的典范。十年來,京津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個,逐漸形成“綠林滿溢、濕地環抱、碧海相擁”的良好生態格局,為綠色城市群建設探路,為美麗中國樹立樣板。
協同發展走深走實
隨著協同發展步伐的加快,三地間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三地先后簽署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和“十四五時期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框架協議”,為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地還共同健全完善了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流域聯保聯治、信息共享、執法聯動、突發水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演練、環評會商、信訪舉報、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10余項協同工作機制,確保了生態環境治理的深入推進。
三地聯合成立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制定實施兩批次共44項走深走實措施清單,三地生態環境、水務、園林綠化九部門攜手聯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大環保”系統治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地還擴展協同領域,實現體制機制新突破。例如天津市,在簽訂京津冀雄“生態環境監測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后,天津市成立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雄安新區工作站,推進跨區域河湖長聯動機制,成立“天津河湖長學院”,設立“跨界河湖長”,合作開展“跨界河長”巡河“多走一公里”活動。三地聯合成立京津冀生物多樣性協同創新中心,共同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
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同步改善
“十年踔厲奮發,十年蝶變跨越,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顯著,從繁星無影、河水黑臭,到藍天常在、清水綠岸,藍天碧水從‘奢侈品’變成了‘常見品’,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處長梁文玥的一番話,形象地展示了三地十年來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是三地協同治理的結果。十年來,三地持續深化合作,大力推進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等結構優化調整。同步出臺實施“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為協同治理移動源提供堅實有力的法制保障。攜手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持續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空氣質量數據共享,津冀交界地區街鎮建立露天焚燒火情聯動機制,強化區域重污染過程協同應對。
京津冀區域同屬海河流域水系,互為上下游、左右岸。十年間,在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聯保聯治方面,三地簽訂實施了官廳水庫、密云水庫、于橋水庫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完成流域內重點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實施洋河、桑干河、永定河山峽段等河道綜合治理,強化中亭河、薊運河流域綜合治理與保護。
三地共同建設美麗京津冀,在天藍、水清的同時,還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落實京津冀危廢轉移“白名單”制度,推進危險廢物跨區域轉移處置合作。推動執法標準銜接統一,規范執法用語,建立執法互認、源頭追溯、隊伍聯建制度。
推動綠色轉型邁出新步伐
綠色能源的推廣應用,成為京津冀地區轉型發展的關鍵,張家口便是其中縮影。十年來,三地追風逐日,跑出綠色發展“加速度”。三地分別出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攬子支持政策,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穩定油氣生產規模,推進煤炭綠色開發,區域內清潔能源供應能力顯著增強。
北京市作為國家的首都,積極建設城市副中心,以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為目標,大力推進各類綠色能源項目。其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地源熱泵供暖(制冷)項目成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工程。
與此同時,天津市也在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項目,助力國家綠色發展,南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便是這一領域的重要舉措。該項目不僅能夠滿足當地對清潔能源的需求,還將對我國風電產業的發展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展望未來,在綠色能源領域,三地將積極推動建設京津冀清潔能源、綠色產業及清潔運輸示范區,推進涉鋼產業集群提升改造,建設通達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零排放重卡貨運通道,著力破解結構性、根源性問題。(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白雪)
下一篇:三地合奏協同曲 奮楫揚帆再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