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8-05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甘肅,居黃河上游,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重要的地理位置,突出的生態功能,賦予甘肅守護黃河安瀾、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歷史使命。
7月25日下午,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審議省政府關于推動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詢問,在一問一答中回應關切,凝聚共識。
我省肩負著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省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吳仰東率先發問:“請問省發展改革委,我省在統籌推動區域合作,落實黃河國家戰略方面采取了哪些切實有效的措施?工作中有哪些短板?下一步將從哪些方面重點發力?”
省發展改革委主任丁巨勝應詢回答表示,近年來,我省突出政策規劃引領,強化項目支撐帶動,強力推動戰略實施。同時主動加強與沿黃省區交流合作,推動黃河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協同治理,先后與青海、四川、陜西、寧夏、內蒙古5省區簽訂跨界水污染聯防聯控框架協議,與四川、寧夏分別簽訂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設立生態補償資金,專項用于流域內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下一步,將深入抓好黃河流域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等重點工作,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國土空間規劃對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指導和約束作用。省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朱建海對此很關注,“請問省自然資源廳,如何發揮總體規劃的基礎統籌作用?”
“我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已基本建立但專項規劃存在短板。下一步將督促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抓緊開展水利、交通、農業、生態環保、文物保護、林業草原等專項規劃編制或修編工作。加強底圖、底數信息共享,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進行項目落地等工作。”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陳志強應詢回答。
我省是如何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的?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楊維俊詢問省水利廳:“作為水利部門,圍繞摸清全省水資源家底,因地制宜加強水資源管控,是否把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2023年,全省全口徑用水總量115.8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12.6%、14.7%,水資源管理取得了積極成效。”省水利廳副廳長曾有孝答復,下一步,將加快完善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嚴把水資源論證審查和取水許可審批關,充分研判用水需求合理性,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
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工委主任梁蓉蘭關注水污染防治問題。她問:“請問省生態環境廳,在黃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尤其是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和回收利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強監督管理,是否依法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白志紅在回答時說:“省生態環境廳將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廠列入重點排污監管單位,安裝水質在線監控設施并聯網監管,定期對自動監測數據涉嫌超標排污企業予以公示,并依法對涉嫌超標排放和不正常運行自動監測設備等環境行為予以處罰。2023年至今,因超標排放、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等原因立案處罰14件,處罰金額計433.3萬元。”
“我省近幾年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投入的資金使用效益如何?有沒有進行比較全面的績效評價?”省人大監司委主任委員李忠科詢問。
“為確保發揮資金最大效益,省財政廳堅持把解決問題作為當務之急,切實把項目實施成效作為資金安排的關鍵,充分考慮項目建設規模、施工周期等因素,按照‘小項目促完工,大項目分年補’的原則,合理測算分配項目資金,集中財力支持更多項目落地實施,著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省財政廳副廳長江貴賢應詢回答。
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8位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和1位省人大代表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和“一法一條例”實施中的突出問題發問,省政府各有關部門負責人一一作答,在交流碰撞中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舉措,匯聚推動工作的合力,描繪出一幅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圖景。(記者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