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5-22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今天,慶陽香包已成為慶陽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符號,香包繡制已形成較大產業規模,從業人員達到10萬人以上,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值達7500多萬元。”在省政府新聞辦近日召開的有關新聞發布會上,慶陽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市委統戰部部長迭目江騰介紹。
慶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著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有代表著中國文化特質的岐黃文化,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慶陽香包,在這多彩民俗文化中,一枝獨秀。
慶陽香包
據傳,慶陽香包最早是中醫鼻祖岐伯的中藥袋。2001年,文物專家在慶陽市華池縣雙塔寺塔體內發現一只繡有變形“萬”字、荷花及纏枝花紋飾的香包。經考證,這只香包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發現時仍然色澤艷麗、圖案如新,被譽為“千歲香包”。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的香包。
慶陽香包內容豐富,取材寬泛,或天地萬物,或日月五谷……反映出慶陽人民樂觀向上、敦厚豁達、面向美好未來的熾熱情感,更以濃郁的民間藝術芬芳,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小小香包,也在隴原婦女巧手飛針走線間,闊步走出小山溝、走向大世界。
慶陽民俗文化展示走上中山橋
為全面展示慶陽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魅力,自2002年,慶陽市開始舉辦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至今已成功舉辦十八屆。
“經過20余年的培育,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已發展成為慶陽一張亮麗的名片,更以節會為平臺,帶動慶陽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慶陽文化軟實力、旅游吸引力和城市影響力持續提升?!睉c陽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負責人介紹道。
民俗文化煥新添彩。借助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的舉辦,慶陽市持續打響香包、隴繡、剪紙、道情皮影、隴東民歌“慶陽五絕”文化品牌。目前,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產業公司已達190家,年產香包1000多萬件,帶動從業人員10萬人,產品遠銷全國各大城市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慶陽被確定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慶陽香包繡制工坊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為全國非遺工坊典型案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被授予中國當代節事逾10年“中國節事卓越品牌”獎,“五毒青蛙胸針”和“虎頭包”系列產品分別榮獲2023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銀獎。
招商引資卓有成效。通過持續舉辦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展示了慶陽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和文旅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招引企業到慶陽投資興業。僅第十八屆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期間,現場簽約25個項目;洽談項目20個,項目金額12.83億元;簽訂蘋果購銷協議18個,訂貨量20.8萬噸,訂單金額18.47億元。今年,慶陽市大力開展“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簽訂文旅產業項目39個,總投資達到87.05億元。
宣傳推介成效顯著。充分發揮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宣傳推廣帶動效應,積極開展宣傳推介活動,極大地擴大了慶陽的知名度,提升了影響力。2023年以來,先后赴北京、天津等地開展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30多次。啟動實施城市品牌運營項目,抖音話題“相約春色慶陽”和“第十八屆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等活動新媒體平臺閱讀量達5500萬。通過精準宣傳推介和廣告投放,吸引通航重點城市和周邊客源城市1180多萬人次走進慶陽,引客入慶成效顯著。
文旅融合加快發展。慶陽市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理念,推動文化與旅游、教育、體育、農業、康養等領域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催生了一批文旅觀光、紅色研學、休閑采摘、鄉村研學、戶外拓展等新業態、新產品。
鳳凰塬舍
近年來,慶陽市累計投入資金15.6億元,打造了藥王洞養生小鎮、子午花溪谷等一批特色景區;新創建10個A級旅游景區;創建全省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全省文旅振興樣板村15個?!皯c陽非遺文化探尋游”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南梁紅色旅游景區被評為第二批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并入列全省紅色旅游創新融合試點建設單位,南梁革命紀念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獲評第四屆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慶陽文化底蘊深厚、資源稟賦獨特、產業基礎良好,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優勢明顯、大有可為?!睉c陽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負責人介紹,慶陽市將堅持“文化為魂、旅游為體、康養為用、融合發展”發展思路和文化內涵挖掘、大景區建設、全產業鏈打造、全民旅游宣傳、管理服務提升“五大行動”,努力將慶陽建設成為國家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中國農耕民俗文化體驗區、黃土高原避暑康養度假區、全國紅色旅游知名目的地和陜甘寧毗鄰區域旅游集散中心。全面推動文旅產業提質增效,為文化旅游強省建設貢獻更多慶陽力量。(文/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