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6-05
- 點擊:0
- 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網站
近年來,崆峒山大景區緊緊圍繞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目標,按照“一核心、一基地、軸向雙拓、六區聯動”的規劃布局,積極協調規劃片區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關系,深化體制改革,加大招商融資力度,加強與旅游功能相適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初步構建了高效、優質的旅游服務體系。截至目前,景區已形成了集道源、武術、生態、古建、養生于一體的5張旅游“金名片”,真正做到了立足資源優勢,以全域生態旅游視角規劃發展藍圖。
在平涼,每年有千萬名游客從各地紛至沓來,在青山綠水間享受生活的舒適安然,探尋身心健康的秘訣。伴隨著人們旅游觀念和對健康需求的不斷升級,康養旅游早已成為平涼探索旅游創新發展的新思路。初夏的崆峒山風和景明,鶯歌燕舞,一片蔥蘢,不知名的鳥兒跳躍在枝頭,游客們沐浴著大自然的神奇俊秀,忘記了案牘勞形,盡情釋放著疲憊的靈魂,仿佛吸納了崆峒山的飄飄仙氣,神清氣爽。每逢假期和周末,不少當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都喜歡來爬山,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還能沉浸式體驗各類康養項目,觀崆峒武術表演、練養生拳、聽道家養生講堂、喝道茶……景區還有“音韻崆峒”表演,如泣如訴的小提琴曲,輕柔舒緩的鋼琴聲,總是令眾多游客陶醉其中。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論是旅游還是文化層面,作為平涼康養旅游景區中的翹楚,崆峒山集5個國字號頭銜于一身。它橫亙在隴東黃土高原的縱橫溝壑中,如一股清流,用獨特的翠綠打破了黃褐色的蒼涼單調,豐富了人們的審美視覺,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考價值,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之美譽。崆峒山屬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生態系統、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古文化遺跡和地質遺跡。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隴東天然的綠色寶庫,其中野生動物有298種(亞種),維管植物群落野生種134科604屬1421種,主要保護的植物有對葉蘭、小斑葉蘭、小花火燒蘭、凹舌蘭、綬草、黃芪、胡桃楸、麻黃、牡丹、芍藥、中國沙棘等。近年來,保護區通過大力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公益林建設、退耕還林等林業生態工程,使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森林覆蓋率逐年上升,達到了46.4%,其生態區域重要性更加凸顯。下一步,崆峒山大景區將以創建全省旅居康養基地、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為核心,繼續致力于打造“生態保護型”全域旅游發展之路,努力把崆峒山建設成西北地區乃至全國令人向往的旅居康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