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2-14
- 點擊:0
- 來源:中國甘肅網
元宵佳節,臨夏州永靖縣城鄉精彩的社火展演現場人聲鼎沸,鑼鼓喧天,將濃濃的新春氛圍推向高潮,也給廣大群眾獻上了一道豐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社火節目輪番上演,舞長龍、扭秧歌、耍雄獅、踩高蹺、太平鼓等傳統技藝悉數亮相,展現了臨夏州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蘊。
春官是社火隊中的頭面人物,常由德高望重,有即興編詞能力的長者充當。社火隊每到一地,春官根據場景,編出一些打油詩形式的吉利話,在社火鑼鼓的間或伴奏下“喊唱”出來,增強熱鬧氣氛。
長龍舞動,忽而高聳,忽而低游,氣勢恢宏。
太平鼓隊伍,鼓手們身著鮮艷的傳統服飾,持鼓槌有力地敲擊大鼓,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與掌聲、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將節日氛圍推向高潮。
舞獅隊在“馴獅人”的引導下,時而跳躍,時而翻騰,時而撓撓頭,將獅子的威武與靈動展現得淋漓盡致。
旱船在“船工”的劃動下,如在水中搖曳前行,演繹著水鄉的故事。
秧歌隊伍的舞者們,手中的扇子在空中飛舞,臉上洋溢著笑容,步伐輕快,將節日的喜悅傳遞給每一個人。
表演者腰系紅綢,手持彩扇,畫著古拙曠達的臉譜,揮舞著彩旗,用社火這種傳統而古老的方式,賀新春如意,譜團結新篇。
他們步伐穩健、儀態端莊、目光如炬,昂首闊步,臉上精致的妝容將太傅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這些傳統節目不僅讓觀眾大飽眼福,更讓大家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除了傳統社火節目外,還融入了非遺元素,展示了永靖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
永靖秧歌(社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008年,被列入甘肅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鑼鼓喧天,是新春的序曲,也是生活的歡歌。社火表演是西北的年味擔當,意在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文/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屈杰文 王如 圖/瞿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