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3-20
- 點擊:0
-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春風輕拂,渭源大地一派紅火景象。
渭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極為深厚。灞陵橋、秦長城等歷史遺跡星羅棋布;鳥鼠同穴、夷齊首陽、大禹導渭等歷史傳說至今仍在傳唱。這里旅游資源豐富,自然風光旖旎秀美,交通十分便捷,是一處“春賞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賞雪”四季皆宜的旅游勝地。
因地制宜豐富旅游業態
2024年,渭源立足文旅賦能型縣域經濟發展定位,實施“文旅+”融合發展,開創“生態變現+文化賦能+集群共生”模式。持續提升“采薇首陽山、爽游渭河源——紅火渭源歡迎您”旅游品牌形象,加快推進產業融合,重塑旅游發展格局,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破解“生態價值轉化難”:圍繞生態資源打造特色旅游產品,例如森林康養、鄉村民宿、研學旅行等。將生態旅游與農業、文化、體育等產業相結合,形成“旅游+”復合業態。同時,為避免同質化競爭,對縣域內各景區按特色定位分工,突出主題內容,構建“主題化+差異化”文旅產業集群。
破解“文化資源活化難”:打造“一月一活動、一季一賽事”品牌矩陣,全年策劃文體旅融合活動72項。推動羌蕃鼓舞、渭源社火等非遺項目常態化進駐景區展演,營造“周周有展演、月月有亮點”的文化氛圍。構建“展演+體驗+傳承”三位一體模式,通過非遺工坊、沉浸式劇場等形式,將靜態文化資源轉化為動態旅游體驗,實現文化傳承與旅游消費的深度融合。
破解“城鄉融合發展難”:緊扣景城鎮村目標定位,深入實施強縣域強城鎮行動。加快渭河源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及提升改造、渭河源景區旅游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建設進度。推動產業鏈垂直整合,發展田園綜合體、農事體驗園,推動農產品轉化為旅游商品。此外,挖掘鄉村非遺、民俗節慶,如花兒會、廟會、鄉村戲劇節等,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場景。
黃香溝 張賽 攝
創新打造“渭水文化”品牌
渭源四季各有特色,夏至可休閑避暑,冬來能暢享冰雪奇緣。春天,渭源縣宛如披上嫩綠新裝,萬物復蘇,生機盎然。渭河源景區內,冰雪消融,溪水漸漲,山花爛漫,美不勝收。夏日,景區綠樹成蔭,涼風習習,溪流潺潺,清新宜人。秋天,金黃稻田、火紅楓葉、深綠松柏相互交織,構成一幅美麗畫卷。冬天,雪花紛飛,山川河流都被覆蓋上一層潔白雪毯,首陽山上的雪景尤為壯觀,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賞雪景,體驗冰雪世界的樂趣。
為全面提升游客旅居體驗,渭源以“集群思維為引領、鏈式發展強根基、景城融合拓空間、文化鑄魂增內涵、多元融合促升級”發展為引擎,成功推動文旅產業實現“全季候轉型”與“全產業鏈增值”雙突破。在此期間,成立渭河旅游產業聯盟,實現了渭源及周邊七縣區4A級旅游景區“一票通游”。創新實施“一核七星”鄉村旅游集群,以元古堆村(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為核心引擎,聯動峽口村、渭河源村等7個省級文旅振興樣板村,形成“核心引爆—多點支撐—全域輻射”的梯次發展格局。
在“鏈條延伸”方面,構建了“種產銷游”四位一體的文旅產業鏈生態:前端打造蝴蝶蘭產學研基地等7大特色農業園區,中端開發羊肚菌深加工等50余款農旅商品,后端創新研學體驗工坊等消費場景。重點培育渭水源生態農業等鏈主企業,形成“基地種植—產品加工—體驗營銷”的閉環產業鏈,使鄉村旅游綜合收益不斷提升。
另外,創新“非遺活化三部曲”:首先是展演融合,建立羌蕃鼓舞常態化展演機制,讓地域特色文化走出去;其次是載體創新,建成西北首個廊橋文化館、羌蕃鼓舞傳承基地等文化地標集群;最后是申遺突破,推動羌蕃鼓舞申報國家級非遺,實現非遺項目產業化轉化。與此同時,深入實施“文旅+”跨界工程,推進文化旅游與工業、農業、體育、鄉村、研學等領域和行業融合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旅游業態。借助大型節會活動,打造“渭水文化旅游季”IP,實現“月月有活動、四季皆精彩”。
渭河源景區
持續擦亮文旅融合“金招牌”
在文旅融合的時代東風強勁吹拂下,回首2024年,省級“四季村晚”盛大落地,為這片土地帶來歡聲笑語與蓬勃人氣;渭源旅游線路憑借自身魅力,成功入選全省“2024年冬春季鄉村旅游線路產品”,開啟了渭源文旅發展的全新篇章。
邁入2025年,渭源滿懷壯志雄心,以“景城一體、主客共享、適居宜游、消費多元”為指引,踏上打造縣域“文旅+”發展新格局的征程。今年,渭源文旅將按照渭源縣《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錨定加快建設“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生態文化旅游城市”“隴上重要的文化傳承創新基地”“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目標,加快建設“一城三區四基地”,為甘肅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可落地、可量化、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其中,加快渭河源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及提升改造、渭河源景區旅游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建設進度。全力推進旅游集散中心建設,確保其消防等專項驗收按時完成。在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方面,結合地方特色,舉辦各類節慶活動,如“西北秦腔展演”、甘肅省2025年“5·19中國旅游日”文化旅游促進消費活動渭源系列活動、“全國高原馬拉松”等大型活動賽事,提升縣域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廣大游客。同時開發一系列特色旅游體驗項目,如農家樂、鄉村旅游、手工藝制作等,增強游客參與感。
同時,持續挖掘和傳承地方傳統文化,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將其融入旅游項目中,提升旅游內涵。推動旅游與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產業鏈條;加強旅游人才培養,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打造專業化的旅游服務團隊,提升游客體驗感。
春滿山河皆錦繡,東風浩蕩啟新程。新目標,新征程,渭源將以詩與遠方為“筆”、以綠水青山為“墨”,在創新實踐中構建文旅消費新場景,在產業融合中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在服務提質中塑造全域旅游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