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3-09
- 點擊:2712
- 來源:求是網-是說新語
讓數字技術更廣泛、更便捷、更安全地惠及全體人民
——訪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伊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今年兩會,圍繞促進數字技術應用、數字經濟發展等相關問題,求是網記者對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伊彤進行了專訪。
求是網:伊彤代表您好,很高興又與您相約兩會!作為科技領域的人大代表,今年您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重點關注了哪些內容?
伊彤:記者朋友好。
2021年,我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加大等多重壓力下,國內生產總值實現了8.1%的增長。在這來之不易的成績當中,科技功不可沒。科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踐行新發展理念中發揮了重要關鍵作用,有力支撐北京冬奧、疫情防控等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1年企業研發經費增長15.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8.2%,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信息技術服務業較快發展,產業鏈韌性提升。通過延續實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興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這些都與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四個面向”強化研發部署,加強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創新活動的全鏈條部署息息相關。
近年來,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大力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圖為2021年5月14日,位于吳江區盛澤鎮的恒力化纖工業絲智能車間內,機器人在自動作業。 新華社記者 李博/攝
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重、挑戰多。越是這樣,科技越要發揮更加強有力的支撐引領作用。當今世界雖然瞬息萬變、充滿不確定性,但科技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推動作用是確定的。主導國家命運的決定性因素一直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只有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求是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在未來的數字經濟發展中,我國怎樣才能抓住先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伊彤:當前,數字經濟發展勢頭依然十分強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要掌握數字經濟發展主動權,保障網絡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早日突破核心技術難題。
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凸顯。圖為2021年11月拍攝的液冷計算節點,能夠將數據中心能效比PUE降至1.1以下,比傳統風冷技術節電20%。 中國科學院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牽住數字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盡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為此,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如高端芯片、關鍵基礎軟件等領域的研發突破和迭代應用,同時要提升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的創新能力,加強量子信息、先進計算、未來網絡這些前沿技術布局。力爭在一些領域、一些方面實現“換道超車”,盡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只有夯實技術基礎、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把控好數字經濟的“命門”,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1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西河智慧體育公園向公眾開放。公園內設置30臺智能競賽健身車、橢圓漫步機、體質監測器、智能健身驛站等智慧健身設備,采用太陽能供電,市民鍛煉時可看到時間、步數、卡路里等數據,有效提升市民參與運動的互動感和熱情度。圖為市民正在體驗智慧健身設備。 中新社發 謝貴明/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希望未來,數字技術能夠更廣泛、更便捷、更安全地惠及全體人民,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從數字經濟發展中感受到更大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者:柴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