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1-07
- 點擊:0
- 來源:中國經濟網
11月5日,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在第六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世界開放報告2023》發布暨國際研討會上表示,數字經濟天然具有開源、開放的屬性,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的關鍵力量,必將為全球開放注入新動力。
回顧歷史,周小川指出,開放是中國發展的關鍵一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
今年恰逢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十年來,自貿試驗區率先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引領性的創新成果。
周小川列舉自貿試驗區建設金融領域的成果說:“我們積極支持自貿試驗區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實現本外幣一體化、帳戶內自由兌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在自貿試驗區還積極開展外資企業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等金融服務創新,服務實體經濟?!?/span>
“一系列高水平開放的舉措向縱深推進,生動證明‘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敝苄〈ㄕf。
著眼當下,周小川認為,開放是紓解發展之困的不二法門。他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疫情、地緣政治沖突、通脹債務高企、能源糧食危機等多重負面因素接踵而至,對全球開放造成“立體式”沖擊,深刻改變世界開放格局。世界經濟開放則興,封閉則衰。推動世界經濟走向復蘇和發展的正軌,已經成為全球的焦點和當務之急。
展望未來,周小川認為,開放是把握時代潮流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清潔能源、太空探索、生物工程等前沿領域的研發應用層出不窮,深刻影響經濟生產和社會生活,蘊含巨大的開放合作機遇。(記者 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