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2-05
- 點擊:154
-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數智技術已成為工業領域提升效率、質量及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力量,數智賦能成為創新驅動新型工業化深入推進的應有之義。
作為制造業大省,廣東以數智賦能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起步較早,2018年在全國率先出臺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措施,提出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推動中小型工業企業數智化轉型以及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等多項措施,探索以數智賦能推進新型工業化。在全國首創設立數字化轉型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目前已集聚500多家優秀數字化服務商,其中9家入選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2.9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智化轉型,帶動超75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構筑了數智賦能推動廣東新型工業化的堅實基礎。
數字經濟時代,數智賦能推動新型工業化具有極大的優勢,有利于依托數據平臺,形成協同制造、柔性制造和智能制造等新模式;有利于應用數據分析和挖掘,推動技術、產品、服務和管理的創新優化;有利于共享訂單、渠道等資源,形成價值共享、利益分成的商業模式,重塑產業鏈、創新鏈和供應鏈。同時,數智賦能推動新型工業化具有高度的系統性和復合型。
首先,以數智技術為核心動力。持續推進廣東“強芯”“鑄魂”工程,探索“廣東路徑”,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通過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一技一策”解決“卡脖子”問題,在芯片、6G、新一代人工智能、工業軟件、量子科技、信息光子、衛星互聯網等關鍵核心數智技術領域形成一批硬核成果。
其次,以數據為關鍵要素。充分發揮廣東在算力基礎設施、產業應用場景、數據要素等方面的優勢,加快建設“廣東工業大腦”,建立全省政務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機制,探索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路徑,增強數據要素配置、數據融通應用、算力產業支撐等能力,實現數據要素與其他生產要素的協同,提升企業生產效率、研發效率、管理效率等微觀主體運行效率。
再次,以賦能提效平臺為核心載體。深化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依托10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鼓勵鏈主、群主牽頭建設技術水平高、集成能力強、行業應用廣的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智改數轉”應用場景和深度融合知識經驗的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同時鼓勵國家級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打造線上工業技術研究院、虛擬園區、線上創新要素交易服務等新平臺,構建以“工業互聯園區+行業平臺+專精特新企業群”為核心的數智賦能生態系統。
最后,以數智人才為關鍵力量。發揮國家級實驗室、高水平創新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等組織的人才集聚作用,清單式引進培育制造業數智化領域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加強高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等制造業數智化領域相關學科和專業建設,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制造業數智化專業人才。發揮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在人才引進、項目落地上的作用,舉辦高規格的數智賦能制造業大賽,加快培育引進數智化技能人才。(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教授 趙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