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2-11
- 點擊:0
-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前不久,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智慧工匠”評選落下帷幕,獲獎者有的專注信息技術和模式創新,有的致力推動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他們掌握著先進工業的技術技能以及智能化的工藝操作,是利用數字技術創造性改進提升傳統產業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新時代對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10月,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促進技能人才知識更新與技術創新、工藝改造、產業優化升級要求相適應。有數據顯示,數字化改造使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的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2%,資源綜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8%,運營成本平均下降19%。要成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高層次人才,不僅要具有工匠精神,還需要激活“數字匠心”,成為一名“數字巧匠”。
善做巧匠,要知數懂數。在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發展背景下,數字巧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技術工人,他們既要掌握生產運營技術,又要掌握智能化網絡化技能、善于融合數字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對他們而言,不能僅僅局限于掌握一門手藝,更要擅長數據挖掘、人工智能以及機器學習,真正將數字技術知識轉化為數字產品,體現數字勞動價值。
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不斷融合,“向規模要效率”的企業發展模式將逐漸失靈,要不斷向深層次技術創新進軍。這決定了從業者必須登高望遠,秉承工匠精神精耕細作,在數字技術創新上精益求精,要拿出自主研發的決心、提振原始創新的信心,才能在數字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我國擁有海量產業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無論是互聯網程序員,還是操作無人機的飛手,或是規劃外賣的運營師,數字職業前景廣闊。技能人才增強數字素養、提升數字技能,既是彌補人才短缺、積蓄發展后勁的迫切要求,也是個人長遠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應有之義。面對不斷涌現的新理念、加速迭代的新技術,技能人才要努力鉆研數字技術,提升數字技能,力爭成為合格的“數字工匠”,在助力數字中國建設中創造精彩人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萬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