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5-17
- 點擊:1890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風雨兼程,揚帆奮進。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靈臺全縣上下攻堅克難、拼搏奮進,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全面小康如期實現,產業轉型加力提速,交通瓶頸全力突破,城鄉面貌大幅改觀……靈臺縣正以嶄新的姿態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展現出更加美好可期的發展前景。
摘窮帽?固成果
姚建軍曾是靈臺縣上良鎮合集村的一名貧困戶。2008年栽植7畝蘋果樹后,他又相繼承包了無勞力戶果園11畝。依靠蘋果產業致富后,他在老家蓋起了小康屋,還幫助在外打工的兒子買了套樓房。
靈臺縣屬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3年建檔立卡時,這里像姚建軍一樣的貧困人口達5.83萬人,貧困發生率達27.39%。
“十三五”以來,靈臺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從調研謀劃、討論決策、上下協調,到組織實施、督查落實、跟蹤問效,全程參與,推動形成了全縣一切工作圍繞脫貧攻堅、服從脫貧攻堅、保障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靈臺縣把發展產業作為治本之策緊盯不放,把基礎條件改善作為重要抓手常抓不懈,把鄉村振興作為重點方向謀求突破,全面消除工作落實中的盲點和死角,確保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全縣1.55萬戶5.83萬貧困人口全部如期脫貧,7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累計投入資金31.9億元,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實現整縣摘帽,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勤勞樸實的靈臺人民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抓產業?調結構
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強則百姓富。近年來,靈臺縣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動牛果菜三大主導產業提質增效。
2021年12月19日,伊利集團優然牧業·靈臺1+1兩萬頭高產奶牛牧場項目正式簽約。3月20日,該項目在靈臺縣百里鎮正式啟動開建。從項目正式簽約到順利開工,僅用時90天,創造了高效率、跑出了加速度。
項目之所以能如此之快地實施,離不開靈臺縣良好的產業基礎。
近年來,靈臺縣堅持把牛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主導產業,舉全縣之力,集各方資源,大力發展以平涼紅牛為主的牛產業,促進全產業鏈開發,推進產加貿一體化發展,牛產業已成為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
為了讓牛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靈臺縣圍繞延鏈補鏈、種群擴繁、秸稈變肉(奶)、品牌培育、融合發展、機制創新六大工程,謀劃實施重點產業鏈項目6類21項,預算總投資16.76億元。力爭到2026年,全縣牛飼養量達到16.63萬頭,出欄6.5萬頭,牛產業總產值達到25.72億元。
2020年4月,靈臺縣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成為全國第二、甘肅省首家“國家矮砧蘋果種植標準化示范區”;
2020年12月,靈臺縣被中國蘋果產業協會命名為“全國現代矮砧蘋果新技術集成示范縣”;
2021年,靈臺縣又斬獲“中國蘋果產業五十強縣”榮譽稱號。
兩年之內,獲得三項國家級殊榮,這在靈臺蘋果產業發展史上實屬罕見,也是靈臺縣農業產業化加速推進的一個生動實踐。
作為農業農村部劃定的蘋果最佳適生區和我省18個蘋果優勢產區重點縣之一,“十三五”以來,靈臺縣在全省率先引進矮砧密植蘋果栽培技術,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推廣應用為重點,高質量推動全縣蘋果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共贏。
截至目前,全縣果園面積累計達22.67萬畝,其中矮化果園9.2萬畝;蘋果商品率、優果率分別達到85%和80%;建辦果品專業合作社103個、涉果企業39個;建成果品貯藏氣調庫22座,果品貯藏能力達到6.89萬噸;全縣果品產量累計55萬噸,產值19億元,群眾人均果品收入達到3000元左右。
初夏時節,走進靈臺縣中臺鎮水泉村設施蔬菜種植基地,一排排日光溫室、鋼架大棚整齊排列,棚內黃瓜、西紅柿、辣椒等蔬菜長勢喜人,種菜大戶魏紅軍一大早就在自家大棚里忙著采摘油菜,分揀、打包、裝車后,發往縣城各大超市……在他和妻子的辛勤勞作和科學管理下,這幾年種菜收益每年可達20萬元。而村里越來越多的人,也都各自摸索出了一套種菜“良方”,蔬菜大棚已經成為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的“聚寶盆”。
靈臺縣蔬菜產業按照“擴量提質、優化結構、延伸鏈條、創牌增效、生態安全”的總體思路,著力調結構、推技術、育主體、延鏈條、保供應,設施蔬菜和高原夏菜同步發展,形成了達溪河、黑河川區設施蔬菜、北部塬區鄉鎮高原夏菜、幼齡果園套種蔬菜三大優勢基地。
近年來,靈臺縣在落實蔬菜產業發展各級責任、經費保障、政策支持上再添舉措,堅持濃縮主栽品種,持續推廣“三新”技術,抓建標準化蔬菜生產小區29個,建成日光溫室285座,鋼架大棚2589座。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55萬畝,總產量達到5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4億元。
??補短板?強基礎
靈臺縣工業基礎薄弱,交通制約因素多。“十三五”以來,靈臺縣不斷推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
靈臺縣境內煤炭資源豐富,已探明地質儲量約42億噸。依托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優勢,靈臺縣搶抓國家扶持貧困地區資源開發和煤炭行業減量置換政策機遇,一鼓作氣、乘勢而上,邵寨煤礦建成投產,靈臺電廠全面啟動,山東能源一期10萬千瓦光伏農業發電項目開工建設,百里煤田勘探順利推進,新集水庫、鄧家川水庫加速建設,煤電主導型工業經濟格局和工業主導型縣域經濟格局正加快形成。
靈臺縣,一無高速、二無鐵路,現有主干道路密度小、等級低,內外聯通不暢。近年來,靈臺縣堅持把道路交通建設作為改善基礎條件、破解瓶頸制約的先導工程,積極銜接爭取、強化協調調度、優化服務保障,S28靈華高速順利推進,S28靈華高速東延線項目于今年3月份開工建設,省道S320線全線貫通,新靈蒲、什星百三級公路等一批縣鄉道路全面建成通車,路網框架日益完善,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硬件支撐。
發展就是一場“接力賽”,今天的成績就是明天發展的階梯。在這片蘊藏著后發能量的土地上,靈臺縣將咬定“十四五”各項目標任務不放松,繼續勇往直前、砥礪奮進,努力譜寫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建設綠色興業幸福美好新靈臺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