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0-04-19
- 點擊:18
- 來源:
甘政辦發[2010]86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甘肅省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規劃(2010—2012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一、切實提高對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是促進消費、擴大內需、開拓市場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各市州、各有關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把加強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努力從政策、資金、發展規劃上予以保證,確保我省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
二、拓寬籌融資渠道,加大對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的投入。各市州、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投入力度,切實加強城鄉商品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要采取以獎代補的激勵機制,實行“大干大補貼、小干小補貼、不干不補貼”的原則,切實調動各地政府抓好市場體系建設的積極性。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探索多種籌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金、民間資本、金融資本參與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努力推進全省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加強協調配合,全力推進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各市州、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協調和工作服務,努力形成強大合力。商務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協調各方關系。發展改革、財政、建設、國土資源、工商、稅務、衛生等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全面落實各項政策措施。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市場后續管理,確保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持續、穩定發展。
四、著力加強對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的組織領導。各市州要統一制定本地區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制定措施,落實責任,于2010年6月底前報省商務廳。各有關部門要制定工作規劃,明確工作責任,強化工作措施,保證各項建設任務落到實處。各市州及縣市區是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的責任主體,要靠實責任,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全面實施建設項目,確保建設工作有序推進。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甘肅省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規劃
(2010—2012年)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國辦發〔2008〕134號)的精神,圍繞搞活流通、促進消費,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實現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跨越式發展,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基本現狀。
近幾年來,我省大力推動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積極引導發展各類批發市場、大型連鎖超市等新興業態,著力支持了一批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升級改造,新建了一批縣鄉農村集貿市場,建成了上萬個連鎖農家店和一批服務于“三農”的商品配送中心,市場流通規模不斷擴大,先進流通經營方式與管理技術加快向農村延伸。同時,初步建立了城鄉生活必需品流通網絡和監測系統,進一步整頓和規范了市場經濟秩序。城鄉商品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對促進工農業生產、改善消費環境、培育財源、增加稅收、促進城鄉就業、實現農民增收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2009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70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縣及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4億元,同比增長19%。全省有各類商品市場1711個,營業面積約500萬平方米,其中大型商品批發市場50個,鄉鎮集貿市場620個,年總成交額約400億元。
我省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市場規模總體偏小,市場基礎相對薄弱,現代流通業態發展較慢。特別是現代流通技術和標準化的基礎工作十分薄弱,制約了流通現代化的進程。二是農村商品市場體系不健全,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商品市場功能不完善,輻射帶動能力弱。特別是農產品批發市場缺乏貯藏保鮮設施和產品質量檢測設施,商品市場的運輸包裝、加工配送等輔助功能較弱。三是法規制度與誠信體系建設滯后,市場秩序仍需進一步規范,市場運行分析和預警機制有待加強,市場建設管理的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理順和完善。
二、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搞活流通、促進消費,發展大流通、建設大市場,加快實現商品市場體系建設跨越式發展,完善現代流通網絡體系,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改善居民消費環境,保障市場穩定運行,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原則。堅持城鄉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重點突破,分步實施的原則;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按照經濟規律辦市場建市場的原則;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政府政策扶持,多渠道籌資建設的原則。
(三)主要目標。從2010年起,爭取經過3年的努力,形成流通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提升、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城鄉商品市場體系,提高各級政府監測和調控城鄉商品市場運行的能力,滿足城鄉人民群眾擴大消費和安全消費、方便消費、放心消費的需要,進一步提升消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到2012年,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加到18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6%以上。一是構建城鄉統籌發展的市場流通體系。著力轉變商貿流通業發展方式,調整市場結構,發展現代流通業,提升城市商業的集聚、輻射帶動能力,加快城鄉市場一體化進程。二是構建農產品銷售體系。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完善大宗特色農產品“旺吞淡吐”調控機制。三是構建便民服務體系。拓展城市商業服務網點功能,提高社區商業服務水平。四是構建流通零售網絡體系。形成功能齊全、分工合理縣鄉村和城區便民連鎖網絡。五是構建現代物流配送體系。整合物流配送、市場信息資源,形成連通城鄉、輻射周邊的多層次物流配送機制。六是構建市場監測應急體系。形成省市縣三級市場運行監測調控、重要商品儲備和應急機制,增強各級政府對商品市場異常波動的調控能力。
三、重點任務。
(一)加快提升改造區域性專業批發市場。依托我省馬鈴薯、洋蔥、高原夏菜、果品、中藥材、牛羊活畜等特色大宗農產品產地,在現有43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基礎上,加快提升改造30個區域性專業批發市場。指導農產品流通龍頭企業與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對接,開展農產品直接采購和冷鏈系統及物流配送中心建設試點。切實解決農產品批發市場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農產品流通環節多、市場服務功能不完善、輻射帶動能力弱的問題。
(二)大力建設農產品恒溫保鮮庫。重點建設和改造恒溫果蔬保鮮庫,在產地、集散地合理規劃布局新建農產品冷藏保鮮庫。在全省現有農產品保鮮庫容150萬噸的基礎上,規劃改造新增庫容150萬噸,到2012年全省農產品保鮮庫容超過300萬噸,建成大宗特色農產品“旺吞淡吐”調控平臺,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引導大宗特色農產品均衡上市。切實解決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農民豐產不增收的問題。
(三)拓展商業網點服務功能。繼續推進“社區雙進工程”建設,完善城鄉社區便民服務設施。在全省4000多個社區商業網點的基礎上,重點改造建設300個社區肉菜市場示范工程,改造提升2000個社區便民連鎖超市,基本實現社區生活服務、商業便民網點平均服務半徑2000米左右。加快建設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放心早餐、家政服務、廢舊物資回收等服務網點。切實解決城市居民放心消費、便利消費、安全消費的問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四)促進新興流通業態加快發展。鼓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名優商品購物街、特色餐飲食品街、大型超市、便利店、直銷、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和經營方式。鼓勵大型購物中心、大中型超市、品牌專賣店及條件較好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工程”等連鎖超市配置電子支付等刷卡消費設備,發展信用消費。切實解決現代流通業發展緩慢、信用消費不足、消費者刷卡支付不便等問題,大力促進信用消費。通過以上措施,實現新興業態銷售額年均增長20%。
(五)促進縣鄉農村市場標準化升級改造。在2009年已改造完成128個農貿市場的基礎上,再重點規劃建設200個縣鄉農貿市場(“退市還路”工程項目),完善農村集貿市場基礎設施,硬化農產品交易場地,建設市場交易大棚,改造市場公共衛生設施,提升服務功能。切實解決農民“賣難買難”和農產品交易“占路為市”問題。
(六)繼續加快建設連鎖農家店。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支持大型流通企業發展農村連鎖直營店,加強縣鄉日用工業品、農業生產資料配送中心建設。在現有11400個連鎖農家店的基礎上,到2012年,規劃新增10000個標準連鎖農家店,累計達到21400個標準連鎖農家店。改造200個農村商品配送中心,不斷提高農村日用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統一配送率。切實解決農村消費不方便、不實惠、不安全的問題。
(七)完善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服務網絡。支持招標確定的承辦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和以舊換新等生產企業、銷售企業優化網點布局,向居民社區、鄉鎮、村延伸服務,提高售后服務水平。到2012年,規劃建設改造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服務網點3000個,商品配送、維修中心200個。切實解決農村家電、汽車銷售和售后維修服務問題,拉動農村消費。
(八)加強商品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開發建設若干綜合性物流園區和服務區域批發市場的物流配送中心。發揮商貿、郵政、煙草、醫藥、物產、鹽業、供銷等流通企業的配送優勢,加強分工協作,形成省市縣三級物流配送網絡體系。開展物流示范城市、示范園區、示范企業和示范技術等不同層次現代物流示范工程建設,帶動和提升我省現代物流整體水平。鼓勵和支持全省物流協會發揮作用。切實解決現代物流業發展緩慢、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的問題。
(九)建立商品市場監測及預警應急機制。重點跟蹤監測糧食、肉類、蔬菜、食糖、成品油、化肥等商品市場運行狀況,完善省市縣三級商品市場運行監測調控和突發事件預警應急預案。進一步健全省級肉類、食糖、鹽、邊銷茶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儲備制度和成品油商業儲備制度、化肥商業淡季儲備制度。選擇有條件的市州開展應急商品商業代儲體系建設試點。切實提高政府部門監測調控和應對市場異常波動、維護正常市場秩序的能力。
(十)提高城鄉商品市場監管服務水平。各級發展改革、商務、工商、質檢等部門要按各自職能加強商品市場監管,相互協作配合,提高監管水平。發揮12315消費者舉報投訴電話及12312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辦公室舉報投訴電話等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舉報投訴服務系統。加強對商品市場特別是農產品市場準入質量檢驗檢測設施建設,加快市場信息發布平臺建設。建立健全流通企業和商品市場信用體系,完善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大力推行誠信經營。充分發揮商會、協會行業自律和中介服務功能。切實提高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為企業、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四、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強對商品市場體系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各地政府要把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工作作為應對金融危機、擴大內需、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繁榮城鄉市場的重要措施,加強對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二)切實落實規劃目標建設任務。各有關部門要整合支持政策,相互配合,分工協作,落實責任。各市州政府要結合各自實際,突出區域特點,制定本地區商品市場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細化落實年度建設任務,明確責任單位,做好組織實施。條件較好的市州和縣市區要率先開展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綜合試點。
(三)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政府政策扶持,多渠道籌資建設商品市場。要拓寬籌融資渠道,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金融資本等參與城鄉商品市場體系特別是農村市場流通服務體系建設。相關部門要積極向國家爭取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補助資金。省財政要逐年加大對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投入,建立獎補機制。各市州政府也要積極籌措配套資金,組織實施好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項目。
(四)加快落實商品市場體系建設優惠政策。各級政府及商務、財政、發展改革、國土資源、金融、農牧、稅務、工商、質監、電力、水務等部門,對規劃重點建設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農產品儲備庫、大型恒溫庫、連鎖企業物流配送中心、定點屠宰廠(場)、肉菜市場、家政服務網絡中心、廢舊物資回收、民生服務等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在建設立項、規劃審批、土地(征)占用、融資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持,切實落實商業與工業用電、用水同價政策。
附件:甘肅省城鄉商品市場體系建設標準.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