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1-04-11
- 點擊:19
- 來源:
甘政發〔2011〕46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省屬有關企業:
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對傳統農業的提升改造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的重大舉措。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號)精神,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農業部2010年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工作。我省甘州區已被認定為第一批全國50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之一。為加快推進我省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明確相關規定和要求,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的現代農業發展要求,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農民意愿,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在現有基礎上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地建設一批規劃布局合理、生產要素聚集、設施裝備先進、科技水平領先、產業集中度較高、經營機制完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使之成為全省現代農業發展的樣板區、先進技術轉化應用的展示區、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新型農民培訓的基地。
二、建設目標和總體要求
(一)建設目標。從2011年開始,用5年左右時間,在全省選擇現代農業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區、農場,重點建設20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支持有條件的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鼓勵縣市區建設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通過建設,使示范區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主導產業更加清晰,種養加各業協調發展,先進適用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農業裝備水平顯著提高,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農業經營機制更加靈活完善,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環境更加優美。
(二)總體要求。
1.突出代表現代農業發展先進水平。示范區應是省內現代農業建設的先行區。要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科技水平等方面處于本地區領先地位,代表性強,示范作用大。
2.突出區域優勢和產業特色。示范區是不同區域優勢產業發展的典型樣板,必須突出糧棉油、畜禽魚、蔬菜、水果等大宗農產品生產。可以選擇種植業、畜牧業中某一產業發展較好的縣市區,也可以選擇種養加各業協調發展、農業產業化水平較高的縣市區。做到生產布局合理,產業體系完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能夠代表本市州及全省農業發展方向。
3.要在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方面走在前列。示范區要在農業組織方式、經營模式、科技進步、新型農民培養、服務體系建設、多元化投入、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率先探索并取得較好成效。
4.規模范圍要科學合理。充分考慮農業區劃與產業布局、流域范圍與生態類型、環境承載與生產技術條件、優勢農產品集中度與產業鏈的關聯度等因素,按照有利于做大做強區域優勢產業的要求,科學確定示范區規模和范圍,切忌把示范區當作園區來建設。要堅持按整縣、整鄉推進原則建設示范區,也可若干鄉鎮(農場)整體連片推進建設。示范區一般按三個層次建設,即核心示范區、示范帶動區和輻射區。省級示范區建設規模應不小于10萬畝(其中核心示范區3萬畝以上)。
三、建設內容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高標準農田,達到渠、路、林、水、電配套完善,確保旱能灌、農機能下田;加強耕地質量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規模化高效節水和高效養殖設施建設;強化農機裝備建設,耕種收基本實現機械化;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農業信息化設施建設。
(二)強化農業科技創新與服務能力建設。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與展示基地建設,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高成果轉化率;健全和完善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農業科技隊伍建設和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服務能力;扶持農業專業化服務組織發展,推進動植物病蟲害和疫情統防統治、農資統供統施和機械化統種統收,提升農業發展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
(三)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拓展農業功能。圍繞主導產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冷鏈倉儲與物流配送業;健全農業市場信息體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積極拓展農業的生態保護、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等功能。
(四)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培養新型農民。以土地規模化經營、資金投入及生產合作等為切入點,通過規范土地流轉,培育和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構建政府扶持、市場帶動、農民參與的示范區建設運行管理新機制;充分發揮示范區科技及設施裝備先進的優勢,建設新型農民培訓基地,大力培養懂生產、會經營、能創業的新型農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由省農牧廳牽頭,具體負責示范區考評認定及管理辦法制定、規劃評審、技術指導、監督考核、協調推進等日常工作。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示范區規劃審批和投資計劃的銜接;省財政廳負責安排專項資金和資金監管等。科技、國土資源、交通運輸、商務、水利、林業、農業綜合開發、農墾、稅務、電力等其他部門按照各自職能分別負責本部門、本行業的計劃項目管理和相關扶持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市州政府要加強布局引導、統籌協調和政策扶持。縣市區政府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示范區建設工作。
(二)科學編制規劃。示范區具體建設規劃由縣級政府負責組織編制,經市州政府審核后報省農牧廳審批。市州政府要加強對規劃編制的指導。規劃要按照省上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總體部署,緊密結合本地實際,突出地方特色,廣泛吸納各方面意見進行編制。要將示范區建設規劃納入當地“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與新農村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水利與林業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有機結合,確保規劃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三)加大扶持力度。各級政府在本級財政預算中要設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確保示范區建設有穩定的資金渠道。要積極整合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特色產業發展、鄉村道路、土地治理、小水工程、農村環境整治等各類涉農投資及項目,支持示范區建設。用水、用地、用電、保險和稅收等相關優惠扶持政策要向示范區傾斜。要最大限度地爭取和利用國家投資支持示范區建設;要以示范區建設為平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吸納工商資本、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形成多元化投融資機制;要引導農戶通過土地轉包、出租、入股等形式,參與示范區建設。
(四)嚴格評價考核。省級示范區實行動態管理,優進劣汰。經考核,優秀省級示范區推薦申報國家級示范區,不合格的取消省級示范區資格。省農牧廳和各市州政府要加強對示范區建設進度與質量、示范帶動功能與運行機制等的跟蹤監督和綜合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示范區升級、獎懲的主要依據。
(五)做好宣傳示范。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是一項新的工作,也是一項涉及面較廣的工作,各地在推進示范區建設的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和總結示范區建設好的經驗、做法,樹立典型,加強宣傳示范。要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宣傳,營造氛圍,提高示范區建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發揮示范區的輻射帶動功能。
甘肅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四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