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1-09-19
- 點擊:28
- 來源:
甘政辦發〔2011〕219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
省財政廳《關于甘肅省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轉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關于甘肅省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
(省財政廳)
預算績效管理是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目標,以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跟蹤和績效評價為特征的公共財政管理模式。為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根據財政部《關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財預〔2011〕416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政府績效和預算績效管理的總體要求,建立以目標實現為導向,以績效評價為手段,以結果應用為保障,以改進預算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控制節約成本、提高公共產品質量和公共服務水平為目的,覆蓋所有財政性資金,貫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二)基本原則。
1.分級管理原則。各預算部門是本部門預算績效管理的主體,負責組織、指導部門本級和下屬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各級財政部門是預算績效管理的綜合部門,根據上級財政部門的統一部署,研究制定本地區預算績效管理實施細則,指導本級預算部門績效評價工作,開展本級預算部門績效再評價工作。
2.績效相關原則。預算績效管理各個環節以結果運用為導向,以績效目標為主線,強化預算部門支出責任和財政部門監督責任,強調預算安排與支出結果之間的有機聯系,實行績效問責。
3.客觀透明原則。預算績效管理要符合科學、真實、客觀、公平、公正的要求,評價結果要依法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4.循序漸進原則。本著統一管理、點面結合、先易后難、穩步推進的原則組織實施。試點部門和項目由財政部門確定。
二、預算績效評價的對象、內容和目標
(一)預算績效評價的對象為預算部門(單位)基本支出、項目支出和財政轉移支付支出。
(二)預算績效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財政資金使用情況和產出效果,財務管理狀況和資產配置、使用、處置及其收益管理情況等。
(三)預算績效評價的績效目標應體現部門職能和事業發展規劃,財務(資產)管理制度及其有效性,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數量、質量和效率等預期產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可持續影響等預期效果,服務對象或項目收益人滿意程度以及達到預期產出所需要的成本資源等。
三、預算績效評價的結果反饋和應用管理
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和應用制度,將績效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預算具體執行單位,并按相關規定公布。財政部門、預算部門和項目單位應根據績效考評結果,及時總結績效管理經驗,針對績效考評中發現的問題,改進和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完善項目管理辦法,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績效考評結果是財政部門安排下一年度部門預算資金和項目計劃以及轉移支付額度的重要依據。納入績效管理試點的部門和項目必須編報績效預算,對績效較好的部門或項目優先安排預算資金,重點支持;對不按規定要求編制或績效差的項目不予安排或核減預算資金。預算部門績效管理和績效評價情況將作為預算部門及其責任人業績和政績考核問責的重要依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完善制度。各級財政部門和預算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機構,充實人員,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理順工作機制,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目標,制定具體措施。要完善預算績效管理的規章制度,科學設計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辦法,健全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和不斷完善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和應用制度。
(二)落實責任,協調配合。各部門要樹立大局意識,根據財政部門的統一安排和要求,積極協作配合,主動開展工作,按照本部門的職責和任務,確定組織形式,落實具體責任。預算部門和財政部門要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并取得成效。
(三)積極穩妥,逐步推進。各地、各部門要本著積極、穩妥的原則,選擇代表性強、業務易量化的部門和項目開展試點工作。要認真篩選試點項目,重點評價上級和本級黨委、政府關心的重大或重點民生項目,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重大或重點項目,與部門職能密切相關、對經濟社會有較大影響的重大或重點項目。要積極開展上級對下級轉移支付支出的績效評價試點。重大或重點項目可借助專家與中介機構的力量。
(四)注重結果,強化運用。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是關鍵,直接關系到績效管理工作的進程和方向。各地、各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促進部門改善預算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要將結果應用在加強財政資金運用及部門預算執行監督、部門預算資金安排、查處違規違法行為、提高單位內部管理水平等方面,逐步建立績效問責制度,充分體現財政資金使用主體責任,形成“誰干事誰花錢、誰花錢誰擔責”的工作機制。要建立績效評價結果公開機制,加強交流與溝通,傾聽社會各界的呼聲,吸納合理意見,不斷改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