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2-06-07
- 點擊:14
- 來源:
甘政發〔2012〕73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根據《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隴藥產業發展的意見》(甘發〔2010〕8號)精神,為進一步加快隴藥產業發展,著力強化中藥材種植、加工、流通等環節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質量安全長效機制,切實提高中藥材生產標準化、規范化和規模化水平,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推進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建設
(一)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以建設定西國家中藥原料生產供應保障基地為抓手,以中藥材生產加工龍頭企業為載體,依托定西、隴南等中藥材主產區,建設當歸、黨參、黃(紅)芪、大黃、甘草等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力爭到2015年底,全省獲得中藥材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的中藥材品種達到5個以上,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
(二)改進生產組織形式。堅持合法、自愿、市場化運作原則,引導加工企業、種植基地開展合作,通過土地流轉、租賃、承包等多種方式,積極建立“公司+基地+標準化”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中藥材生產組織管理模式。大力支持產業協會組建大品種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三)統一種植規范。指導企業和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按照不同品種,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統一的種子種苗質量標準、合理的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辦法。建立統一農藥殘留檢測、統一標識體系。按照統一的操作技術規程,建立中藥材種植標準化管理體系。
(四)支持發展“綠色中藥材”。研究引進先進的中藥材農殘重金屬控制技術、質量檢測技術,發展“綠色中藥材”生產。嚴格控制病蟲害防治采用的農藥種類、使用濃度和施用方式,鼓勵使用農家肥和生物農藥,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和其他化學物質。對中藥材生產環境進行監控,選擇符合環境質量標準的產地進行生產,防止中藥材重金屬、農藥殘留超標。
二、加強中藥材生產加工環節質量控制
(一)強化生產過程控制。支持中藥材加工企業按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進行項目建設和生產質量控制,完善原料采購、加工、包裝、儲藏等環節規章制度。加強生產過程質量安全控制,在分揀、清洗、切割、干燥、包裝等產地加工和儲存過程中,用先進技術逐步取代可能影響質量或產生污染的方法,并按安全限量指標分級管理。
(二)完善加工及儲藏設施。支持以企業為主體建設中藥材集中加工滅菌中心和現代化儲藏設施,改進傳統包裝技術,防止中藥材霉變和蟲蛀。鼓勵企業根據不同需求采用低溫干燥、瞬間高溫滅菌等技術替代傳統方法,發展無硫產品及符合含硫限量標準的產品。
(三)加強對飲片加工企業的管理。對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全部實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管理,嚴格按照規范標準組織生產。從事中藥膳食飲片加工的企業,必須通過食品質量安全認證。同時,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監管,積極引導所有中藥飲片加工企業進入專業市場進行交易。
三、建立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一)健全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引導種植基地、加工企業和流通企業建立質量追溯制度,對中藥材、中藥飲片實行產地信息、質檢報告、稅票等隨附單管理,建立地產中藥材購銷臺賬和索證索票制度。實現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全過程的產品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追溯。
(二)研究開發質量安全溯源管理體系。支持企業運用國際通用的編碼技術、條碼自動識別技術、網絡通訊技術、數據庫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研究開發中藥材生產溯源管理系統,實現對省內道地中藥材質量控制的全過程條碼追溯,提高中藥材質量安全監管的自動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
(三)開展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試點。在隴西文峰中藥材展貿城等較大的中藥材專業市場進行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試點,利用條碼技術對所有銷售的中藥材、中藥飲片賦予編碼,并建立數據庫,在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加貼條碼標簽,實行全過程跟蹤和追溯。一旦發現質量問題,監管部門和經營企業可通過商品條碼標簽對問題產品進行預警和實施召回。
四、加快中藥材質量安全標準研究及新技術推廣使用
(一)制定道地藥材地方標準。加快推進中藥材質量安全相關標準研究工作,健全質量標準體系,盡快出臺當歸、黨參、黃(紅)芪、大黃等道地中藥材二氧化硫、重金屬及有害元素、有機氯農藥殘留量地方標準,確保藥材質量穩定。
(二)開展新技術推廣應用。強化中藥材種植加工技術的推廣使用,鼓勵培育新品種,使用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藥、新機具,提高生產管理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水平。改進和規范產地采收加工技術,支持企業采用新型干燥滅菌技術進行生產加工,促進中藥材加工現代化。
(三)加強產學研合作對接。研究解決在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影響中藥材質量安全的問題,以企業為主導,加強產學研和信息服務,支持企業或協會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現代生產技術的研發及推廣應用,鼓勵支持科研機構與中藥材企業、專業合作社、藥農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合作,廣泛開展藥農技術培訓,加快中藥材科技成果轉化。
(四)研究制定產品分等分級標準。加快研究建立中藥材質量標準體系,制定和實施商品分等、分級標準等產品質量標準。加快開展道地中藥材質量品質差異化研究,突出藥材質量品質,形成地域競爭力。
五、強化中藥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工作
(一)加強質量檢測能力建設。加強企業質量檢測能力建設和中藥材質量檢驗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探索建立企業與藥品檢驗機構質量共檢機制,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配備滿足中藥材質量檢驗所需的儀器設備,依托各地藥品檢驗機構專業技術優勢,幫助培養企業檢驗人才,提升檢測人員能力水平。
(二)開展中藥材質量安全產地檢測。在具有一定規模的地產中藥材市場設立質量監督檢驗站,對經銷的各類產品實行常態化檢驗,嚴禁不合格中藥材上市交易。
(三)強化對中藥飲片的監督檢驗。對經營不合格中藥飲片的單位和個人依法實行處罰,并在媒體曝光,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
六、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和適用人才培訓工作
(一)加強人才引進。積極引進國內外高層次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研究中藥材優良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不斷提升我省道地藥材品質。
(二)開展技術培訓。加大中藥材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培訓,建立適用人才培訓長效機制,省內相關大專院校、職業技術學院要擴大中藥材適用人才招生規模。在藥材主產區舉辦各類培訓班,解決中藥材人才匱乏問題。進一步加大中藥炮制師、鑒定師許可準入制度實施力度,高度重視中藥材專業技術人員工資待遇、職稱晉升等問題,有效提升中藥行業整體素質。
七、推動企業誠信體系建設
(一)加強監督教育。強化政府監管、社會和輿論監督、宣傳教育以及協會主導下的行業自律,增強中藥材種植人員的誠信、自律和社會責任意識,嚴格按照種植管理規范標準進行生產,不摻雜使假。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培訓,積極營造誠信經營的環境。
(二)健全管理制度。建立中藥材生產經營企業誠信管理制度,自覺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制定完善原料采購和生產過程質量控制、衛生防疫控制、不合格產品召回、自檢自控等質量管理制度,嚴格實行“黑名單”制度,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八、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
(一)提高中藥材產業發展資金補助標準,按照每年每畝200元的標準,對龍頭企業建設的標準化示范基地一定規模面積進行補貼。
(二)支持道地藥材原產地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設,有關部門要簡化認證許可等程序,實行“綠色通道”服務,省級有關專項資金要對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軟件開發及應用項目給予支持。
(三)支持企業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對中藥材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實現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要在土地、稅收、環保、行政許可等環節給予大力支持。對企業完善質量檢測能力建設及藥材干燥、滅菌、無硫處理關鍵設備集成創新,省級相關專項資金給予支持。
(四)積極推行甘肅名優中藥材優質優價,支持當歸、黨參、黃(紅)芪等道地藥材提升品質,采用現代技術進行“綠色”加工,實行全過程質量控制。對我省生產的大宗優質品種道地藥材,由產業協會統一申報,實行原產地保護政策,提升隴藥在全國市場品牌影響力。
(五)將中藥飲片納入甘肅省基本藥物管理,參照現行藥品招標辦法,對中藥飲片配送企業實行集中招標,中標企業負責省內醫療機構、中醫診所等中藥飲片的配送,并承擔質量責任。鼓勵中藥飲片加工企業、經營企業積極參與招標活動,支持具有合法資質的中藥材、中藥飲片經營戶參加集中招標采購及配送。
(六)按照《中共甘肅省委辦公廳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甘肅省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試行)〉等七個辦法的通知》(甘辦發〔2011〕91號)精神,對引進的中藥材產業高層次人才,要積極落實項目扶持、財政金融、配偶就業、子女入學、住房、服務綠卡等優惠政策。省農牧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落實培訓計劃和工作經費,加強中藥材種植、加工及質量檢驗專業技術人才培訓。
(七)支持建立商品等級標準、安全性評價標準、快速檢測方法等道地藥材質量評價體系,并積極推廣應用,省級有關專項資金要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