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6-06-20
- 點擊:258
- 來源:
甘政辦發〔2016〕83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教育部有關司局:
《甘肅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助推城鎮化建設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已經甘肅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同意,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
2016年5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甘肅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國家職業
教育助推城鎮化建設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發〔2010〕1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0〕29號)和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快甘肅省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積極推進甘肅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根據《教育部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助推城鎮化建設改革試驗區協議》,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建設目標
(一)總體要求。充分發揮試驗區先試先行功能,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提升服務城鎮化建設能力為核心,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使職業教育成為甘肅省農村人口市民化、農村富余勞動力向產業工人轉變的主渠道,為加快甘肅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精準脫貧提供有力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為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積累有益經驗。
(二)建設目標。通過共建改革試驗區,充分發揮蘭州新區職教園區戰略平臺作用,促進甘肅省職業教育長足發展,形成一批具有鮮明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的職業院校與職業教育集團,形成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到2020年,甘肅省中職教育在校生達到32萬人左右,高職教育在校生占全日制高等教育在校生總規模的50%以上,每年從業人員接受繼續教育達到60萬人次,開展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00萬人次,職業教育成為推進甘肅省城鎮化進程和實現精準脫貧的重要渠道。
二、主要任務
(一)深化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甘肅省積極推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和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等方面改革,落實和擴大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深化學科、專業、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教育部對甘肅省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予以積極指導與支持。
1.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甘肅省建立統籌協調、科學高效的管理與辦學體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社會)參與的辦學機制,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興辦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規模化、集團化、集群化發展,打造西部職業教育品牌。推進異地合作辦學,鼓勵和支持省內職業院校與外省市、發達地區職業院校開展合作辦學,鼓勵和支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學生到省內城市、沿海發達地區接受職業教育。
2.深化培養模式改革。甘肅省加快招生考試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并完善高職(專科)單考單招、綜合評價、對口單招和“專升本”等形式并存的現代職業教育招生考試制度,構建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系,促進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有機銜接,滿足各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3.深化專業課程改革。甘肅省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建設需要,加快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建立面向市場、優勝劣汰的專業設置機制,實現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逐步形成“校校有特色、生生有技能、人人有出路、從業到城鎮”的良好發展格局。優化課程結構,形成以職業技能為核心的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改革完善教學模式,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實踐技能。
(二)加快發展,增強服務城鎮化建設能力。甘肅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使大批農村勞動力成為具有一技之長的技術技能人才和新型高素質勞動者,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推進甘肅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教育部對甘肅省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和蘭州新區職教園區建設等予以指導和支持。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5年努力,甘肅省90%以上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場所)建設,形成學校實訓基地、企業實訓基地與公共實訓基地功能互補,專業性實訓基地與綜合性實訓基地協調配套的實習實訓網絡體系。到2020年,爭取建成20個開放式共享型綜合實訓基地、100個專業實習實訓室(場)和一大批企業實訓基地。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理論修養和綜合素質。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拓寬教師培養渠道,落實教育部單列招生計劃,教育部協調部屬高校、對口支援省份和發達地區本科院校,每年為甘肅省職業院校定向培養500名“雙師型”教師;甘肅省每年擇優招聘300名工科類全日制本科以上優秀畢業生到企業實踐1年后到職業院校任教;設立“特聘教師”崗位,每年向社會公開聘請500名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兼職任教。通過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劃、“省培計劃”等途徑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加大職業院校名師和領軍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造就一批“雙師型”教學名師、專業學科領軍人才和優秀校(院)長。
3.強化示范校輻射帶動作用。以蘭州新區職教園區和國家級示范校建設為重點,通過3—5年的努力,爭取在甘肅省建成30—40所規模達到3000—5000人骨干中職學校和10所校均規模達到8000人以上的示范性高職學院,并發揮其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全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鼓勵骨干和示范性職業院校通過共享資源、合作辦學、設立分校、集團化辦學等形式,帶動薄弱職業院校發展。
4.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現代職業教育。以加強縣級中職學校(職教中心)、農業類學校和涉農專業建設為重點,以建立縣級職業學校(職教中心)與城市職業院校對口合作機制為抓手,大力發展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職業教育,提高職業教育服務“三農”能力。建立公益性職業農民培訓制度,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高素質農業勞動者和技能人才,增強服務現代農業和城鎮化建設能力。
5.加快蘭州新區職教園區建設。甘肅省按照蘭州新區職教園區建設規劃,優化整合省內職業教育資源,集中力量加快職教園區建設發展。職教園區緊密圍繞新區主體產業發展需求,科學設置學校及專業,實現重點專業與主體產業的全面對接,確保職教園區與新區產業集聚、產業承接、產業轉型相匹配,推動蘭州新區建設隊伍由農民工為主體向以職教園區畢業生為主體的轉變,全面實現蘭州新區建設發展的人力資源戰略轉型。教育部將蘭州新區職教園區納入中德職業教育合作范圍,支持甘肅省在蘭州新區職教園區建立中德職業教育合作基地,先行先試,積累典型經驗;將中德職業教育合作作為重要內容,納入以蘭州新區職教園區為核心的職業教育助推城鎮化建設改革試驗區建設中,予以支持和傾斜;支持甘肅省與同濟大學開展省校合作,在蘭州新區職教園區建設“工業40—智能工廠實驗實訓室”;視情在中德職業教育合作重大項目安排方面向甘肅傾斜,進一步加大對甘肅省與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開展合作的支持力度,在職教師資赴德國進修項目上向甘肅省傾斜。
(三)強化服務,依托職業教育推進脫貧攻堅。甘肅省結合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和“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主攻方向,加快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戰的基礎性作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教育部從政策、資金和項目安排等方面對甘肅省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發展予以支持。
1.全面落實精準扶貧職業教育專項支持計劃。甘肅省按照定點、定向原則,對接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依托職業教育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到2020年,完成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職業教育培養30萬人、新型農民職業技能培訓9萬人次,努力實現兩個100%的總體目標:即確保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100%接受職業教育,確保對全省貧困人口中的青壯年100%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長并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或培訓證書。
2.加快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職業教育發展。甘肅省在貧困地區每個市州重點辦好1—2所有一定規模的中等職業學校,每個縣區重點建設1所各具特色的中等職業學校(職教中心),使其成為面向貧困人口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主陣地。組建好貧困地區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職教集團。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充分利用對口幫扶機制,加快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職業教育發展。繼續實施好藏區“9+3”免費中職教育項目。
(四)擴大開放,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甘肅省充分發揮國家向西開放重要門戶和次區域合作戰略基地的作用,全面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部署,加快建設對外開放型職業教育體系,助推“一帶一路”建設。教育部從政策、項目和人員交流等方面大力支持甘肅省擴大職業教育對內對外開放。
1.積極推進異地合作辦學。甘肅省鼓勵和支持省內職業院校與外省市、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職業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與外省市、發達地區企業合作建立實訓基地和就業基地;鼓勵和支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學生到省內城市、沿海發達地區接受職業教育,并留在當地就業或開展創業。教育部對甘肅省擴大與外省市及沿海發達地區職業教育合作辦學予以政策支持和宏觀指導。
2.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甘肅省有計劃地擴大引進國際先進、成熟適用的人才培養標準、專業課程與教材體系、數字化教育資源等國際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派遣一批骨干教師赴國外進修培訓,系統學習國外先進辦學經驗,積極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職業院校;鼓勵和支持省內職業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院校開展一對一合作交流,進行實質性合作并建立穩定的校際關系;鼓勵和支持省內職業院校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建設和承攬工程的國內企業建立合作辦學關系,聯合建立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加快培養跨國技術技能人才。教育部加強對甘肅省職業院校國際化辦學的宏觀指導,并從政策、項目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五)促進就業創業,不斷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甘肅省完善畢業生就業與創業機制,消除影響職業院校畢業生公平就業創業的政策障礙,解決就業創業出口不暢、質量不高等問題,拓寬就業創業渠道,提高就業創業質量。教育部加強對甘肅省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指導。
1.大力推行學歷證和職業資格證“雙證書”制度。甘肅省進一步健全職業標準,規范證書管理,提高鑒定的權威性和認可度。建立培養培訓和考核情況與就業待遇相掛鉤的激勵機制,促進職業院校學歷教育與職業標準緊密融合與銜接。
2.積極促進職業院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甘肅省職業院校畢業生在省內就業,與其他院校畢業生同等對待,不得設置限制性或歧視性條件。各級人社部門和勞動市場加強政策指導和信息服務,對初次就業的職業院校畢業生減免相關費用。各職業院校要加強就業指導機構建設,積極開展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和服務。
3.大力改善職業院校畢業生創業環境。甘肅省建立職業院校畢業生創業獎勵機制,從稅收減免、小額信貸等方面,對職業院校畢業生創辦的科技企業、小微企業、特色農業、民族傳統工藝、環境與生態保護等企業予以支持,對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給予表彰與獎勵。
三、保障機制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甘肅省分管副省長、教育部分管副部長擔任組長的國家職業教育助推城鎮化建設改革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甘肅省教育廳,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甘肅省教育廳廳長擔任。甘肅省成立以分管副省長為組長的蘭州新區職教園區領導小組,組建蘭州新區職教園區管委會,主任由甘肅省教育廳分管領導擔任。教育部可選派干部掛職擔任辦公室或管委會副主任。
(二)強化政策支持。甘肅省政府將試驗區建設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引導行業、企業和社會力量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優惠政策。全面實行中職教育免學雜費政策,落實各項補助政策并逐步提高標準;完善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獎學金和助學貸款政策體系,實現經濟困難家庭學生資助全覆蓋。將蘭州新區職教園區建設納入省級重點建設項目予以支持。教育部積極支持甘肅省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和實訓基地建設,支持對我國石化行業有重要支撐作用的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與本科院校合作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將蘭州工業學院列為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高校;從安排招生計劃、協調招生院校等方面支持甘肅省開展現代職業教育辦學試點;支持甘肅省引進社會力量重組企業所辦職業學校或獨立辦學,省內職業院校與發達地區職業院校、企業等開展合作辦學,支持甘肅省貧困地區學生到東部發達地區接受職業教育并留在當地實現就業和開展創業,積極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把蘭州新區職教園區建設納入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三五”重點建設項目。
(三)強化經費保障。甘肅省各級財政進一步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力度。優化省級財政支出結構,每年新增職業教育專項經費通過專項補助、以獎代補等方式重點支持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師資隊伍和信息化建設。地方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市州、縣市區政府設立職業教育專項資金,支持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建立與辦學規模和培養要求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制度,加快制定中、高等職業院校生均撥款標準,采取“生均標準+績效獎勵”的辦法落實,到2017年落實高職院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的要求。統籌發揮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就業經費、扶貧與移民安置資金等各類資金在職業培訓中的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教育部從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強對甘肅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支持。
(四)強化監督評估。教育部、甘肅省人民政府聯合聘請專業機構,對改革試驗區建設情況開展督導評估,及時總結改革試驗區建設成果和有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