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3-09-11
- 點擊:91
- 來源:
一、甘肅煙草種植及發展歷史
煙草最早源于美洲,中國的煙草種植歷史可追溯到明朝,由菲律賓傳入臺灣、福建一帶,距今有400余年歷史。甘肅煙草種植歷史悠久,早在明朝萬歷(公元1573年)年間蘭州就有煙草種植的記載。甘肅還是關于中國煙草歷史起源的重要史實發生地之一。
在公元225年,諸葛亮率軍南征時,士兵受到瘴氣感染,當地居民送來韭葉云香草,士兵燃燒吸取其煙,驅除瘴毒侵襲。后云香草被移植到甘陜等地,漸漸成了當地家種的煙葉——制成聞名國內外的蘭州水煙,延續至今。
據史載,唐肅宗李享平定“安史之亂”后,途徑羅川,在城西唐臺休息,妃子蓉兒突患腹痛,眾太醫束手無策。有人稟奏,當地旱煙能消困解乏、治愈疾患。蓉妃品吸后頓覺心曠神怡,腹痛減輕,肅宗龍顏大悅,脫口而出:“此乃‘龍鳳煙’也!”。羅川旱煙也由此而成為宮庭貢品,聲譽大增。由于具體考證資料缺乏,明朝以前的煙草與現代煙草一致性還缺乏相關資料佐證。
我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蘭州水煙涼爽不燥,除熱化痰,具有避疫、消食、殺蟲、解悶、消瘴防毒的功效,蘭州榆中水煙制作技藝需經27道工序,在明代就已成為向朝廷進貢的“八寶珍品”之一,曾行銷國內20余省區,并遠銷東南亞地區。目前,榆中已成全國水煙生產的中心產區,在這里還能看到手工制作水煙的工藝。
正寧縣是省列烤煙基地縣之一,種植烤煙有著較長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1958年開始引進試種,到1981年初具規模。1985年,正寧縣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列為全省烤煙生產基地縣。近年,當地人民在唐肅宗當年休息過的“唐臺”修建起了草坪、展廳、碑林和亭子,四周遍植羅川旱煙,使之成為新的旅游景點。
二、發展煙草生產優勢及特點
(一)甘肅地理優勢對煙葉生產的影響。我省慶陽、隴南兩市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經西北煙草質量監督監測站測定和廣大農民多年的種煙實踐證明,是適宜烤煙生長的最佳生產區。
(二)煙草綜合利用優勢。煙草全身都是寶。除富含蛋白質外,還富含檸檬酸、蘋果酸,提取出來可做成天然飲料和保健飲品。煙草籽含油量高達30-40%,可供食用。從煙草中可提取香精、樹脂、甲醇等多種工業原料。煙草用于農業上,可用來制肥料和新型綠色殺蟲劑。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煙草提取物在醫治心臟病、糖尿病、皮膚癌、炎癥、腹瀉、記憶力衰退、精神抑郁等病癥方面有一定的療效,還可作為急救藥、強心劑、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等藥用原料,煙草用于現代醫藥學,具有非常寬廣的發展領域。
(三)煙草種植效益較高。1983年,國務院正式確立了國家煙草專賣制度,使煙草種植得到加強規范。煙草是高效益作物,畝收益加補貼比糧食作物多30%以上,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煙草又是高稅利商品,2011年中國煙草稅費約占各項稅收的6.7%。
三、煙草種植現狀
2012年全省煙葉播種面積6.17萬畝,同比增長10.6%;產量1.09萬噸,同比增長7.2%。其中烤煙播種面積5.01萬畝,同比增長16.2%。
全省煙葉主要以慶陽正寧種植為主,種植面積3.55萬畝,占全省種植面積57.5%;產量0.87萬噸,占全省總產量67.4%。隴南市種植面積2.26萬畝,占全省種植面積的36.6%;產量0.34萬噸,占全省總產量26.1%。蘭州市榆中縣種植面積0.08萬畝,產量0.02萬噸。天水市種植面積0.06萬畝,產量0.01萬噸。
四、存在的問題
從大層面來看,煙草行業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世界衛生組織于1987年將每年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吸煙者及二手煙危害一樣,各國都限制在公共場所吸煙。近年來,美國、英國的煙民減少了20%以上。我國現仍是煙草生產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從我省煙草種植現狀來看,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生產規模小,總體效益較低。近年來,全省煙葉種植面積在5-7萬畝左右,僅占總播種面積的0.1%。由于實行家庭承包經營體制,每家耕地面積有限,總體效益較低。因煙草要實行輪茬種植,土地流轉經營的制度法規還需規范。
(二)農民文化程度低,田間科學管理弱。由于我省農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科學種植的方式方法不夠精準,多數靠種植經驗施肥、藥等,肥藥使用及測土配方施肥精準度不夠高,使煙草種植不夠統一規范,影響種植效益。
(三)煙草種植對煙農健康的影響。烤煙生長期長,在其種植過程中,由于農村年輕勞動力缺乏,使年齡較大煙農勞動強度增加而影響身體健康。種煙戶多是多年種植,使用傳統方法烘烤,技術落后,自我防護不夠。在烘烤分級過程中,受密閉環境中煤煙、濕氣、熬夜等影響,煙農易患多種慢性病。
(四)煙草種植效益提升,易造成過快發展。2006年,正寧煙草豐收,種植規模大,煙葉產量也高。因銷售不暢,種植戶陷入困境。由于種植烤煙的比較效益高,在市場化作用下,種植戶忽視風險,大量種植容易造成煙葉價格起伏較大。
五、發展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在國家實行煙草專營的基礎上,規范煙草種植政策,加大合同種植管理力度,實施科學種植管理,提升煙草品質。加大輪茬種植力度,加快煙草種植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搞好種植補貼和烤煙棚建設等補助力度,穩定煙草種植戶種植效益,不斷提升農民收入水平。
(二)對煙草種植全程實施保護和扶持。嚴格控制播種面積,防止盲目種植造成種植農戶受損。加強煙草種子、化肥、農藥等價格管控,控制農戶種植成本上漲。加強煙草種植銷售市場管理,防止煙草價格大起大落,影響農戶種植積極性,沖擊煙草業發展。加大烤煙機械化水平,減輕人工勞動強度和烤制期間對身體健康影響。
(三)加快農村土地流轉,規范土地流轉合同。盡管中央出臺了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法律、政策,但由于這種流轉帶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土地流轉中合同不規范,造成土地糾紛,錯過種植季節,不利于農業生產發展。
(四)加大科技創新,發展現代醫藥煙草生產。隨著人們對煙草危害的認識發展,各國都不斷加強卷煙的管控力度。在現代煙草科研不斷發展的情況下,煙草提取物的醫藥、保健等價值及效益不斷提升。在我省農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加快煙草醫藥、保健等綜合方面研究,吸引扶持資本投入,創新煙草用途轉變,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及農民增收等,前景廣闊。
(五)多種方式宣傳打造甘肅煙草歷史品牌。我省煙草從歷史起源上,既有美麗的歷史典故,又有傳統的種植區和煙草制作工藝,有非常高的綜合市場價值。慶陽是傳統煙草種植區,并且“唐臺煙”早已名聲遠揚。蘭州水煙由于宣傳和貼近市場不夠,近年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要結合我省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為依托,以新農村綜合休閑旅游、歷史文化名鎮開發為契機,發展甘肅傳統煙草工藝精品及相關產品,加快走向全國及世界的宣傳影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