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4-06-11
- 來源:
根據《甘肅省質量發展綱要(2012—2020年)》(甘政發〔2012〕110號)、《甘肅省“十二五”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甘政辦發〔2012〕20號)和《甘肅省“十二五”標準化發展規劃》(甘質監計〔2011〕142號),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支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科研、標準、產業同步化、自主創新技術標準化、標準化工作主體企業化、標準服務支撐平臺化”的要求,建立健全高新技術產業標準體系,增強產業優勢,提升產業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使高新技術產業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帶動力量,服務甘肅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突出重點與統籌兼顧相結合。針對高新技術產業標準涵蓋領域廣泛、不能均衡規劃的實際,分輕重緩急,有重點、有計劃地開展標準化工作。優先制定和修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急需的標準、重點領域缺失的關鍵標準以及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相適應的標準。
(二)標準制定研究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加強標準需求研究、標準制定前期基礎技術研究和標準的試驗驗證以及標準研制與技術創新、產業化的一體化結合,從而為標準制修訂工作提供扎實的科學依據,提高高新技術標準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技術水平。
(三)政府主導與社會力量參與相結合。堅持政府在推動高新技術標準體系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先進科學技術在標準體系建設中的骨干作用,鼓勵企業、社會團體、服務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高新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加快高新技術標準的制定和貫徹實施步伐。
三、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到2020年末,建立與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相配套、與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適應,具有開放性、系統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體現我省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標準體系。高新技術產業安全監理、維修管理、質量監管、作業服務管理等行政管理中的技術規范基本完善;實現重要行業、重點產業和主要技術的高新技術產業行業標準基本覆蓋和配套;標準體系結構更趨合理;標準應用水平明顯提高,能夠基本滿足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各行業管理、技術推廣應用、服務貿易發展的需要。
(二)重點任務
重點圍繞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現代農業、現代制造業、環境保護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建設七大高新技術產業標準體系(見附件)。
四、保障措施
(一)創新體制機制。鼓勵企業承擔各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促進企業以標準贏得市場先機,提高企業參與標準化活動的能力。促進創新標準與科技研發緊密結合,將標準制定與科研、開發、設計、制造相結合,支持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標準研發基地,引導產學研各方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或消化吸收再創新,共同推進具有我省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研究、制定,鼓勵和推動我省技術標準成為國際和國家標準,促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通過標準及時轉化為生產力。建立以省工信委、省農牧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環保廳、省林業廳、省財政廳和省質監局參加的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工作協調機制,及時協調標準體系規劃實施中的重大事宜,明確各重點標準項目的責任單位及配合單位,確保標準制修訂工作有效推進。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形成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標準化工作人員培養機制。依托行業、高新企業和專業技術機構,建立我省高新技術領域的標準化專家庫,服務我省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事業發展。加強我省高新技術領域標準化專業組織的建設,根據我省地方標準制定和實施工作的需要,建立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三)加大資金投入。創新標準化經費投入方式,建立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資渠道,為高新技術標準化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四)加強標準化宣傳推廣工作。圍繞新能源、信息技術、新材料、先進制造業、環境保護、現代農業、生物工程技術等以論壇和專題活動等形式,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各種媒體多渠道,面向社會、企業開展標準化宣傳活動,營造“關注標準,參與標準”的社會氛圍。